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5篇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5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自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成效及经验口何硕2006年以来,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工一、基本情况作,在市委市政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5篇

篇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成效及经验口何硕2006年以来,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工 一、基本情况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发[2006)17号和赣府(2006)2l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扎实推进,确保了政策兑现、资金安全、移民受益、社会稳定。50I芜臣建议.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处南昌、长沙之间,下辖“一县三区”,总人口116万,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7座,农村移民90908人,分布在“一县三区”38个乡(镇、场、办事处),320个行政村,1223个村小组。经过两个“五年规划”的扶持,移民区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移民收入大幅增加,移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移民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移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二、主要成效自国家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来,新余市突出抓好移民万方数据

 ▲分宜县分宜镇芦塘村古岭移民示范村“四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移民后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突出抓好移民“基础工程”,移民区条件设施明显改善。始终坚持把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作为扶持重点,不断加大投入,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齐全。投入资金12091万元,新建灌溉水渠504公里、涵闸86座、排灌站78座,移民区农田灌溉率达到90%以上。二是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投入资金14498万元,实施项目1028个,新修村组公路1058公里、机耕路69公里、道路硬化195公里、公路桥20座、桥涵218座、码头19座。三是人畜安全饮水基本解决。新建饮水工程90个、水井或压水井399眼、蓄水池810座、新安装自来水24809户。四是生活文化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新架设电压线55公里,新安装有线电视2149户、新建学校168110平方米、文化广场18011平方米、村文化室16888平方米、公益设施400处,移民村(组)生活文化设施基本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本齐全,社会化水平大幅提高。(二)突出抓好移民“增收工程”,移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是移民经济收入大幅增加。自2006年后扶政策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9073万元。其中,后期扶持直补到移民个人18666万元,项目扶持50407万元,累计安排各类后扶项目5178个。通过资金直补和项目扶持,水库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9611元,比2006年的1612元增加了7999元。二是移民直补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全市累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8666万元,全部通过财政“一卡通”按季度及时足额发放到直补移民手中。按照原核定33700名移民计算,人均能直接增加收益5500余元。三是移民产业增收效益凸显。全市累计投入移民产业扶持资金2042万元,优先扶持移民种养殖业,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分宜县充分发挥山地优势,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仙女湖区依托仙女湖风景区大力开发旅游业,在旅游区建农家乐发展餐饮业;渝水区和高新区积极发展高产油茶、新余蜜桔、葡萄等特色产业。据统计,全市扶持开发果园13725亩,经济作物17807亩,造林10182亩,水面养殖5655亩,饲养家禽、家畜160万只(头),受益移民28120人次,人年均增收1000余元。(三)突出抓好移民“新村工程”,移民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移民示范村建设亮点纷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采取整村推进、旧村改造和城郊型新农村建设三种模式相结合,扎实推进移民示范村建设。全市累计安排资金4663万元,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和交通、水利、教育等配套资金3720万元,建成移民示范村157个,移民村实现了路通、房美、村靓的可喜变化。如分宜镇芦塘村古岭、高家、坑上,鹄山乡洞村等移民示范村,已成为新余市移民工作的一大亮点。2011年全省移民示范村建设现场会在分宜县召开,就是对全市移民示范村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二是移民村庄整治成效显著。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投入扶持资金5958.4万元,实施扶持项目290个,新建房124802016年11期I 51万方数据

 ▲渝水区F村镇何家移民葡萄园平方米、改造危旧房51890平方米,新建村内水泥路51公里、路面硬化72公里,环境整治12820处、绿化美化740310平方米、改水改厕617所、新修村内排水沟136公里、新建亮化工程145处,彻底改变了移民村庄脏、乱、差现象,移民新村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突出抓好移民“扶智工程”,移民能力素质普遍提高。坚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移民对象进行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累计投入培训资金363万元,培训移民15423人次。一是大力开展学历培训。全市累计近1000名贫困移民子女先后到江西省民政学校、新余高专、新余电大等高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并取得了相关学历证书,提高了他们的学历水平。二是全面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先后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68期,培训移民5600余人次,3500余人通过计算机、机械电子技术及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获取了相关技能证书,并实现了劳动就业。三是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开展以“短、平、快”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如开展葡萄、高产油茶等种养技术培训。全市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0期,共培训移民11300余人,80%以上的移民52I岩区建设户家庭中有1个以上的劳动力掌握了卜2门实用技术,移民劳动者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三、基本经验新余市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始终坚持“创新机制、强化责任、严格制度、主动作为”的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一)组织保障上,坚持一个到位、强化两个责任1、坚持一个到位。即坚持组织领导到位。一是建好一个领导机构。按照加强后扶工作组织领导的要求,市、县(区)成立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政府对移民管理机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扩充机构编制、增加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全市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组织健全,机构齐全,配置合理,力量充实,为后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建强一支干部队伍。始终坚持把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后扶政策实旅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送外学习、集中培训和“传帮带”等方式相结合,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全市先后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各级移民干部3000余人次。通过一级培训一级,一级帮带一级,培养了一大批政策水平高、业务技能精、工作能力强的移民干部队伍,保证了后扶工作有效落实。2、强化两个责任。一是强化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的管理责任。明确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职责,逐级签订管理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评比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二是严格项目法人的主体责任。乡镇、村委会(或村小组)是移民项目的法人,是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把项目实施管理绩效与下一年度扶持资金挂起钩来,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保证了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二)机制制度上,创新一个机制、制定两个办法1、创新一个机制。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移民项目管理中创造性的引入“第三方”管理机制。“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全面参与移民项目立项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负责项目评估论证,编写项目建议书、可研性报告、初步设计书,完成项目的估、概(预)算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各级移民管理机构人员紧缺、管理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滞后等实际困难,弥补了过去移民项11单一管理模式的缺陷,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确保了项目质量和效益。2、制定两个办法。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后扶政策实施的基本保障,根据国发(2006)17号和赣府(2006)21号等文件精神,以及《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立足实际,制定了《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暂万方数据

 行)》、《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及相关配套性文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后扶政策实施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和制度遵循。(三)监督管理上,保持两个常态,严格三项制度1、保持两个常态。一是保持监测评估工作常态化。每年按照省移民办的工作部署,积极配合,扎实做好一年一度的监测评估工作,认真对年度移民扶持项目和资金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并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后扶政策实施水平。二是保持审计检查工作常态化。自实施移民后扶政策以来,就坚持做到移民项目资金一年一检查,一年一审计。以县区自查自纠、市办抽查、委托审计单位进行专项性审计等形式,对移民直补人口核减、项目计划申报、项目实施、直补资金发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及档案资料管理等后扶工作进行全面审计检查,查问题找差距,并抓好整改落实,实现了移民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2、严格三项制度。一是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信息公示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基本制度,不断规范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工作程序,认真开展项目预决算,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效防止和杜绝了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和违规违纪等现象发生。二是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项目资金预算制、县级报帐制、资金管理监督制及基本财会制度,严格按照计划拨付使用资金,保证了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三是严格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制定下发了《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全部纳入考核范围,一级考核一级,一年一考核,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了各级的工作积极性。(四)工作落实上,把好三个关口、做到四个主动1、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项目立项申报关。坚持按照“选稳、选准、选优”的原则选择项目,积极发挥“第三方”的服务职能,核准项目立项真实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坚持按照“四个优先”、 “三个不予”的原则进行项目立项和项目申报。二是把好项目实施关。村(组)项目管理小组根据▲高新区移民实用技术培自l移民意愿,确定项目实施方式,并按照“求严”、“求快”、“求精”的要求抓好项目实施。“第三方”全程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跟进协调,移民群众全程监督,确保了项目质量和进度,建成了一大批精品项目和亮点工程。三是把好项目管理关。坚持落实定人、定责、定任务、定奖惩的“四定”制,明确了各级的管理责任和管理任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移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比如村规民约、村道管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文化场所管理等制度,并通过村民代表定期巡查、民主评议等方法来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建在一时,管在一世”。2、做到四个主动。主动争取指导和支持。主动向江西省移民办和新余市政府请示汇报移民后扶工作,反映情况,争取工作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主动与市发改、财政、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联系,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移民扶持工作。主动与有关乡镇联系。主动与有关乡镇、村(组)联系,加强沟通,统一意见,积极解决移民诉求,做好移民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移民区社会和谐稳定。主动与项目单位联系。主动与项目单位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作者简介]何硕,新余市扶贫和移民办。■责任编辑:刘忠林2016年11期J 53万方数据

篇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ull; 198 •【摘要】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分析和评价,是为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和扶持方式,对于更好地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自2006年实施以来,至今已进入第三个五年,这是渝北区实现后期扶持政策目标的关键五年。本文笔者作为水库移民工作者,从“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出发,对渝北区水库移民后扶“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效益进行分析阐述,对规划实施的重点和保障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词】渝北区;水库移民;“十三五”规划;评价分析;保障措施

 一、渝北区纳入后期扶持的水库移民基本情况渝北区大中型水库移民主要涉及区内两岔水库、新桥水库和观音洞水库及区外狮子滩水库、大洪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库23座,移民后期扶持人数为17751人。能核实到人的采取资金直补扶持方式有6498人,扶持范围涉及该区大湾、古路、大盛等20个镇(街道)215个村(社区)788个社。核实到社的采取项目扶持方式有11253人,涉及大湾、古路、大盛、石船、统景、兴隆、茨竹、木耳、双凤桥等12个镇(街)65个村(社区)252个社。二、渝北区纳入后期扶持的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现状(一)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其他区域农村群众落后。部分移民社尚未通机耕道,部分生产、生活道路为泥石路或断头路,村民出行困难,交通工具通行困难且运输成本高,严重影响当地物质外运,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二)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群众要跟上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步伐,还有一定差距,在移民增收、安稳致富等方面还需大力扶持。(三)对照我国现行的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库区在美丽家园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对规划区内移民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渝北区“十三五”后期扶持规划的范围和目标(一)规划的范围本次规划涉及两岔水库、新桥水库、观音洞水库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以及狮子滩水库、大洪河水库等20座水库移民安置区。直补资金发放规划范围为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所有登记在册直补移民,项目规划范围为大中型水库涉水周边的村组和移民现状人口占村(组)现状人口10%及以上的移民安置区村(组)。项目规划主要覆盖了我区大湾、古路、木耳、兴隆、大盛、统景、石船、茨竹、王家、洛碛等10个街镇,直补资金发放规划主要覆盖了我区大湾、古路、木耳、兴隆、大盛、统景、石船、茨竹、回兴、两路、龙山、龙塔、龙溪、龙兴、洛碛、双凤桥、双龙湖、王家、玉峰山、悦来等20个镇(街)。本次规划移民后期扶持人数确定为17751人。(二)规划的目标本次规划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统筹解决水库库区移民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产业发展欠缺等突出问题。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开展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行动;以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规划生产开发扶持项目,全面实施水库移民增收计划。到2020年,辖区内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总体达到当地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体目标为:提高移民收入水平目标:规划到2020年,辖区内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总体达到当地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善基础设施目标:改善库区公路路网建设问题,形成完善的连通路网,新修改造人行便道,方便群众,到2020年全区农村公路网络覆盖全部场镇和行政村,以及聚居人数较多的移民社。使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农村交通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提高库区交通运输的安全度和农副产品的输送能力,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的发展。发展生产目标: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根据移民及安置区群众的意愿,发展一些易于实施、投资省、见效快、效益好、群众受益面大的生产开发性项目,最大限度增加移民和安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移民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结合渝北区乡村旅游业建设,在移民村发展一批产业基地,扶持优势产业,以经果林为主,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实行产业化经营,既能实现产品多样化,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又能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将改善灌溉面积3409亩,新增灌溉面积1701亩,改善居民出行难、灌溉难等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开展摊薄及旅游业等生产扶持项目增加移民收入,其中旅游业可使人均年收入增加3997元,通过人行便道、基础配套设施的实施能够改善移民的居住环境,也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设施,本次规划受益移民17751人。四、“十三五”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分析(一)经济效益实行项目扶持后,能解决好移民反映强烈的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路难、灌溉难等问题,改善移民群众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种植业、乡村旅游业等生产开发项目,拓宽移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增加移民收入。(二)社会效益“十三五”规划实施后,项目区饮水、灌溉、护岸、交通、产业开发和生态项目等工程的建成,逐步解决库区和安置区的出行难、灌溉难、产业单一、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三)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的脏、乱、差,人居环境得到美化,生态环境将逐年好转。通过实施山塘整治、河堤整治、库区生态林种植和相关园地的沟、凼、池、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可涵养水源,遏制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和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五、“十三五”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落实工作机构该区按照《重庆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渝北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评价李

 艳重庆市渝北区水利局

 401120(>>下转第199页)

 • 199 •【摘要】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是全面建成小社会的关键所在、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做好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于思想扶贫。【关键词】农村;思想扶贫;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步伐,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湘西、云南、贵州等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明确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我国扶贫开发经验的深刻总结。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做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一、精准扶贫重点在农村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①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加上农民缺乏教育,科技水平低、思想落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长期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比重仍然较大,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要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彻底的脱贫,工作依然比较难,任务依然比较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反而需要特别关注、特别重视、特别加强。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小康,因此必须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因此,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是全面建成小社会的关键所在、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二、导致农村地区贫困的思想问题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究农村地区长期贫困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的确存在着外在的自然因素的现实制约,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主观因素——这样一个深处上的思想根源。“经济的落后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内在的根源”。③

 (一)农村地区个别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相对于农民而言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他们是为农民出谋划策、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当前党带领农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基层力量。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的基层党员干部由于待遇较差,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机制,导致农村地区个别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然成为农村地区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真实写照。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乎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关乎着党的执政地位。农村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作为农村地区的关键少数,必须起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放下架子,勇于挑起担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实现农村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顽强奋斗,早日改变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确保农村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地区思想帮扶的路径探析李先杨

 毛宽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要求,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了后扶办作为区级工作管理机构并落实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镇(街)后扶工作机构,切实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二)加强人员培训区后扶办工作人员力争每年派人参加一次水利部移民管理局业务培训,并每年定期对各镇街分管领导与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有条件不定期组织后扶工作人员到市内、国内的大中型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成效较好的区县学习、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三)落实项目经费区政府负责多方面、多渠道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区财政配套,争取社会贷款、社会融资,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投资,保障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四)规范实施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全区移民后扶基金兑现和后扶项目实施工作,该区专门出台了《渝北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后期扶持基金的申报、拨付、兑现,以及扶持项目的报批、方案编制、实施、竣工验收和资料归档入卷。(五)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内部审计、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监测评估等方式,确保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及时、详细地了解规划实施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实施效果,以及工作需要改进的方面和措施。六、结束语随着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不断推进和深入,后扶工作面临促进移民增收致富共同实现小康的新任务,除了以往的交通项目建设、农田水利配套项目建设、生产开发项目等,本次还规划了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劳动技能培训项目,旅游业项目等,旨在提高移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参考文献[1]《国务院于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2]《重庆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渝府发[2006]97号).(>>上接第198页)

篇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调研报告 丹徒区财政局:

 徐榕 一. 丹徒区凌塘水库移民的成因 我区凌塘水库位于上党镇境内, 兴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 汇水面积 25. 5 平方公里, 总库容 1472 万方, 防洪库容 679 万方。

 它地处丘陵山区, 地形地貌起伏多变, 易旱易涝, 农业生产环境较差, 水利工程基础薄弱, 工程老化、 损毁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丹徒区政府利用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实行后期扶持政策的契机, 为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使得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保证社会和谐、 稳定。

 经积极向上争取, 获得了中央和省级移民领导小组的同意, 对位于我区上党镇凌塘水库边的古洞、 五塘和上党三个行政村, 实行了整体搬迁和移民安置。

 为确保我区移民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公平、 公正,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职责。

 区政府于 2006 年 10 月 8 日成立了有分管区长任组长、 区发改委、 水利、 财政、 公安、 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丹徒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 在区水利局设工作办公室, 具体负责有关日常事务; 明确上党镇人民政府为我区移民工作的实施责任主体, 实行镇长负责制, 由移民村村委会,凌塘水库管理所, 上党镇水利农机站、 农服中心, 派出所, 民政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 具体负责进村到户的登记调查工作、 群众来访接待工作、 政策解释工作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征集调研等各方面的工作。

 2. 建立健全制度, 夯实基础工作。

 一是 2006 年 10 月 18 日召开专题会议, 进行制度、 政策的解读。

 制定水库移民调查的登记方法, 明确登记对象、 范围和相关要求, 同时对所有调查人员明确工作纪律和政策答复口径; 二是分三个组进村逐户调查, 每组调查人员均有区水利局、 镇政府、 移民村(组)

 委会、 上党水利站、 凌塘水库管理所的一名同志组成。

 在登记过程中, 工作小组按照由户到组,由组到村, 由村到镇的顺序进行。

 三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公平、 公正。

 在各移民户填好登记表格的基础上, 由移民所在村民小组进行初步审核和汇总, 经村民小组长签字确认后, 报村民委员会复核、 汇总, 加盖公章后, 报区移民登记办公室; 再由区移民办公室抽调专人, 对照中央、 省级规定的登记办法, 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 查阅有关户籍、 婚姻状况等资料, 对登记人员信息进行三审核定。

  并于 2007 年 7 月 6 日将登记、 核定结果向有关村、 组进行了公示, 对公示过程中发现的错登、 漏登、 少登等情况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经省、 市移民办公室审核后, 最终核定我凌塘水库库区移民总人口为 548 人, 其中原迁居民 247 人。

 3、 研读政策法规, 确定扶持方式。

 根据中央、 省级的有关规定, 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采取“一个尽量, 两个可以” 的要求, 即后期扶持资金能够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给移民个人, 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 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还可以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最终确定了我区移民扶持方式为:

 对原迁移民实行现金直补、 移民后代实行项目扶持的方式, 即:

 对原迁居民(247 人), 按 150 元/ 人季发放生活补贴; 移民后代根据中央、 省财政核拨的结余资金、 应急结余资金总量, 按《镇江市丹徒区凌塘水库移民基础实施和经济发展规划》 和《镇江市丹徒区凌塘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要求, 按年分步实施。

 4. 强化资金管理, 加强财政监督。

 区财政局于 2008 年 9 月对丹徒区凌塘水库移民资金开设专户, 实行独立核算。

 原迁居民生活费, 由区财政局按季按照核定发放生活费用的人员花名册, 将资金由专户直接拨付上党镇财政所, 由财政所通过“一折通” 发放到居民手中; 项目资金实行区级报账制, 由区经信委、 区财政局、 区审计局等部门对项目的实施, 实行全过程跟踪, 项目竣工后, 实行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

 二.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1、 政策宣传常规化。

 始终坚持移民的主体地位, 在政策实施工作中, 无论是人口的核定、 扶持方式的确定, 规划的编制, 年度计划的定制和实施, 还是人口动态管理, 都始终坚持政府组织领导, 移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使后期扶持政策特别是项目的实施方案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2、 移民登记准确化。

 严格操作程序, 对照政策, 以每年的 6 月 30 日 24 时作为时点数, 由民政牵头, 组织村组、 政府相关部门、 单位对发放生活补贴资金的居民重新审定, 防止吃空头现象的发生。

 3、 矛盾调处及时化。

 为维护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 我区上党镇政府明确乡 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解释工作, 取得移民的理解和支持, 对移民一些超出政策范围的不合理要求,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 疏导工作。

 做到了及时回复来信来访, 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4、 项目管理、 资金管理的规范化。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由乡 镇负责组织实施, 由“后扶办”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明晰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 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 结余资金和应急结余资金项目实行区级报账制、 村组项目实行项目跟踪问效制; 工程项目影像资料实行了微机管理和资料的建档建制。

 5、 项目实施惠民化。

 从 2006 年 7 月至今, 我区改造、 翻建、 新建 14 座滚水坝, 投入资金 140. 94 万元; 水塘清淤、 整治和水塘硬化工程 3315 米, 投入资金28. 23 万元; 修建农村砼道路 5437. 6 米, 投入资金 84. 39 万元。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 为群众生产、 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提升了村容村貌, 受到了移民的热烈欢迎。

 三.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情况复杂,

 政策性强, 移民要求既多又高, 再加之受以下种种原因影响, 一时又难以解决, 造成了移民对后期扶持政策的一些误会和不理解, 主要表现在:

 1. 政策沟通不够顺畅。

 行政区划省管县后, 区级建制的丹徒区不能及时准确地获悉上级政策要求和资金安排情况, 加之区“后扶办“核定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需经市“后扶办” 审批后才能实施, 而市审批时间冗长, 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实施, 项目资金不能正常核拨。

 2. 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区“后扶办” 是一个由成员单位组成的部门, 没有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来保证移民工作的有序开展, 导致我区移民工作处于被动化、模式化, 缺乏创新和激励机制。

 3、 会计核算方法不够明晰。

 国家自 2006 年 7 月实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 未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未明晰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 因各地各人的会计职业判断不同, 导致会计核算中百花齐放。

 四. 几点建议 1. 健全组织架构。

 将丹徒区“后扶办” 成员单位上升为副科级建制单位, 配备专职人员, 安排财政的部门预算, 使我区移民工作步入常规化轨道。

  2. 完善沟通机制。

 明确专人, 明晰岗位职责, 对上加强与省、 市“后扶办”的沟通协调, 提高计划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的及时性; 对下加强与库区移民的联系, 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对移民工作的意见、 建议, 为每一个库区移民五年规划纲要的编撰掌握第一手资料。

 3. 加强绩效评价。

 对 2006 年 7 月以来实施完工的库区移民项目, 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 将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到以后年度项目计划的编撰工作之中,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强化资产管理。

 对利用移民资金建设的所有项目, 按属地原则和政府级次进行管辖, 区“后扶办” 负责督导相关部门对资产进行建账建制, 明晰部门职责、 权限,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和监管台账,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 夯实核算基础。

 省级后扶领导小组尽快拿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的会计核算制度, 在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下, 做好会计核算, 保证资金的安全。

  二 0 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篇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峰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1 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现状 1 1.1 金峰县社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目标 1.1.1 十一五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010 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 26.26 亿元(现价),“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4.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05 年的 34.1:35.3:30.6 调整为 27.9:39.3:32.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 2.08 亿元、1.18 亿元,年均增长 20.7%、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2.4 亿元,年均增长 2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333 元,年均增长1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1206 元,年均增长 9.2%。“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3 亿元完成农村通达工程 654 公里、硬化农村公路(含通畅工程)960 公里、通组公路900 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 71%。投资 1.75 亿元的大垭隧道工程进展顺利。投资 3900 万元完成了 6 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 1.2 万亩小流域治理,投资 3000 万元解决了农村 7.35 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投资 1.5 亿元的金峰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正加快建设。金峰供电网络基本建成,新建、改造变电站 8 座,新建、改造输配电线路 1719 公里。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1.1.2“十二五”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五个翻番、五个低于”,即县域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激励性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山区县市平均水平,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 53.2 亿元、2.5 亿元、55.7 亿元、6704 元、21 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低于上级控制标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进步和谐。

 ——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2%以上,达到 53.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 7.2%、达到 10.4 亿元,第二产业年均增长 18.5%(其中工业年均增长 19%以上)、达到 24.1 亿元,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16.8%、达到 18.7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达到 55.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4.8%、

  达到 21 亿元。自营出口创汇年均增长 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 4%以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均增长 18.5%、贷款年均增长 18.8%左右。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27.9:39.3:32.8 调整为 19.5:45.3:35.2,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 25.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10.1 个百分点,二产业主导地位更加明显,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其中,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矿产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95%以上。

 ——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 15%、达到 4.2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6.1%、达到 2.5 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 15%、达到 6704元,农村贫困人口由 7 万人下降到 5.62 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9.5%、达到 17640 元。

 ——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在校人数达到 3000 人以上。每 1000 人拥有病床数达到 4 张,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率稳定在 95%左右。城乡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覆盖全县 8%的农业人口,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 75%以上。社会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下降 15%,工业固物利用率达到 8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 23.8 万亩。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消减任务。

 1.2 移民基本情况 1.2.1 水库基本情况 <1>湖南省江垭水库 江垭水库位于澧水一级支流溇水干流中游,坝址下距慈利县城 57 公里,距慈利县江垭镇 5 公里,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1992 年 9 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可行性论证审查,1993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宣布动工兴建,1998 年 12 月 3 日正式下闸蓄水,工程完全竣工。

 表 1-1 江垭水库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指

 标 内

 容 水库名称 湖南江垭水库

  所在河流 澧水流域 建设地点 湖南慈利县江垭镇 建设起止时间 1993 年 11 月—1998 年 12 月 水库主要功能 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 总库容(亿 M 3 )

 17.40 防洪库容(亿 M 3 )

 11.65 最大坝高(M)

 236.00 水库面积(KM 2 ))

 3711.00 正常蓄水位(M)

 188.00 设计防洪水位(M)

 210.60 校核防洪水位(M)

 210.60 装机容量(MKW)

 300.00 年发电量(MKW)

 7.56 防洪保护面积(万亩)

 灌溉面积(万亩)

 年供水量(万 M 3 )

 工程总投资(万元)

 江垭水库正常蓄水位 236m,总库容 17.4 亿立方米,死水位 188m,调节库容 11.65亿立方米。水库回水至淋溪河,库长 72 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3711 平方公里,占溇水流域总面积的 73.5%。电站装机 300kw,年发电量 7.56 亿 kw.h,增加下游梯级电量0.58 亿 kw.h,是一项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2>蛤蟆颈水库(桃花山电站) 表 1-2 蛤蟆颈一级水库特性表 工程等别 Ⅲ级 主

 坝

  型 砼砌石单曲拱坝 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计烈度 小于Ⅵ/Ⅵ 坝顶高程(M) 1383

  设 计 洪水标准(%) 2 坝 最大坝高(M) 50 洪峰流量(M3 /S) 665 坝顶长度(M) 195.5 1 日洪峰流量(M3 )

 坝顶宽度(M) 2.5 校 核 洪水标准(%) 0.5 坝基防渗措施 固结与帷幕灌浆 洪峰流量(M3 /S) 846

 水库调节特性 多年调节

 型

 式 坝顶表孔

 校核洪水位(M) 1382.76

 堰顶高程(M) 1379

 设计洪水位(M) 1382.17

 堰顶净宽(M) 54

 正常蓄水位(M) 1379

 闸门型式 平板

 汛限水位(M) 1382.17

 最大泄量(M3 /S) 812.8

 死 水 位(M) 1337

 消能型式 挑流

 总库容(万 M3 ) 1404

 启闭设备 双筒卷扬机

 调洪库容(万 M3 ) 199.1

 历史最高库水位 1382m

 兴利库容(万 M3 ) 1190

 历史最大入库流量 186M3 /S

 死 库 容(万 M3 ) 15

 历史最大出库流量 150M3 /S 蛤蟆颈水库位于金峰县燕子乡车家村,有效库容 1404 万立方米。水库始建于 1981 年,于 1999 年 10 月全面竣工。水库的建设涉及车家、董家和三溪三个行政村的九个村民小组。建设该水库共征用土地 1650.23 亩,移民 70 户,223 人。

 <3>芭蕉河电站 芭蕉河一级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斜河布置于河湾上游,坝顶高程 651.3m,最大坝高 115.30m,坝顶长 285.4m,顶宽 8.0m,总填筑方量 212.47 万 m 3 。工程开工于2002 年 11 月 29 日,完工于 2005 年 5 月 15 日。工程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左岸放空洞、右岸引水隧洞、坝后地面式厂房及升压站等组成。工程设计总工期 40 个月,审定概算总投资 30598 万元。

 表 1-3 芭蕉河一级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 水文

 1 流域面积

  全流域 km2

 373.4 芭蕉河

 坝址以上 km2

 303.4

 2 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 年 39 1960~1998 年,实测 24 年3 坝址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亿 m3

 3.97

  设计洪水洪量(P=1%)

 亿 m3

 0.802

 校核洪水洪量(P=0.05%) 亿 m3

 1.32

  二 水库

  1 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 m 649.79 黄海高程,下同

 设计洪水位 m 647.5

 正常蓄水位 m 647.5

 死水位 m 616

  2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 km2

 2.55

  3 干流回水长度 km 13.34 20 年

 支流许老河回水长度 km 4.44 20 年 4 水库容积

 总库容 亿 m3

 0.96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亿 m3

 0.9

 调节库容 亿 m3

 0.586

 死库容 亿 m3

 0.314

  5 库容系数 % 14.91

  6 调节特性

  年调节 7 水量利用系数 % 94.91

  <4>江坪河水电站为溇水干流的第一个梯级电站,坝址位于溇水上游河段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峰县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2140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81.1 立方米每秒。电站正常蓄水位 470 米,死水位 427 米,调节库容 6.78 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电站装机 45 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 9.638 亿 kw·h。水库淹没影响涉及湖北省的 2 县 7 乡(镇),分别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峰县的容美镇、八峰开发区、太平乡、燕子乡、五里乡、走马镇;宜昌市五峰县的湾潭镇。水库干流回水长度58.45 公里。

 表 1-4

  江坪河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水库特性 正常蓄水位 M 470.00

 死水位 M 427.00

 总库容 亿 m3

 13.66

  调节库容 亿 m3

 6.68

 水库淹没总面积 Km2

 19.92

 20 年一遇回水长度 Km

 58.45

 调节性能

 多年调节

 效益 装机容量 Mw 450

 保证出力 Mw

 68.3

 多年平均发电量 亿㎾.h 9.638

 工程特性 坝型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坝顶高程 M 476.00

 最大坝高 M

 219.00

 坝顶长度 M

 414.00

 经济效益 总工期 年 6.5

 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 年 6

 搬迁移民 人 2133 含水库淹没和枢纽工程建设场地 淹没耕地 亩 696.27

 移民静态投资 亿元 3.377 其中水库淹没补偿 2.845 亿元 江坪河水电站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是溇水上游的龙头水库,工程主要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

 水库水位运行方式:汛期 6~7 月水库按汛限水位 459.7m 运行,8~12 月水库按正常蓄水位 470m 运行,1~4 月水库水位消落至 448.5m,5 月水库水位从 448.5m 上涨至459.7m。

 1.2.2 移民人口分布情况 我县符合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水库共有 5 座,分别是江垭、水布垭、芭蕉河一级、芭蕉河二级、桃花山电站。省核定 5 座水库共有后扶人口 4992 人,其中原迁移民 4657 人,新增人口 335 人。移民分布极其分散,全县 9 个乡镇 1 个开发区均有搬迁安置移民,原迁移民安置涉及 62 个行政村,安置人数在 1-482 人之间;新增人口涉及 41 个村,人数在 1-74 人之间。

 表 1-5 金峰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情况统计表 水库名称 户数 总计 农业现状 农业原迁 农业增长 备注 金峰芭蕉河二级 17 66 66 62 4

  金峰芭蕉河一级 69 235 235 218 17

  金峰桃花山梯级 68 218 218 148 70

  江垭电站 598 2007 2007 1763 244

  三

 峡 44 123 123 123 0

  水布垭电站 81 293 293 293 0

  江坪河电站 505 2050 2050 2050 - 新建 合

 计 1387 4992 4992 4657 335

 <1>湖南省江垭电站 表 1-6 江垭电站移民人口分布 乡 村 组数 总户数 人口 移民人数 备

 注 铁炉白族 唐家 8 295 1040 542

  江口 9 265 952 588

  千户 6 307 1048 240

  铁炉 10 484 1817 124

  碉堡 9 534 1878 173

  三旺 9 430 1637 207 移民安置村

 犀牛 10 421 1484 213 移民安置村

 合计 61 2736 9856 2078

 <2>桃花山电站 蛤蟆颈水库的移民主要产生在车家和董家两村,在搬迁安置过程中,受生产资料等因素的限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移民户都选择了“就近搬迁”等在本村安置的方式,因此,两村的移民户也属于本村的原住村民。

 车家村位于燕子乡东北部,距燕子集镇14公里,平均海拔1400m以上,总面积20553亩,其中耕地面积 780 亩,人平 1.3 亩,6 个村民小组,原住村民 184 户,608 人,劳动力 332 个。

 董家村地处燕子乡腹地,平均海拔 1100 米,东毗车家村、清湖村,南邻湖坪村,西界朝阳村,北连芹草平药材厂,距金峰县城容美镇 42 公里,距燕子集镇 11 公里。全村辖 7 个村民小组,原住村民 203 户,660 人,劳动力 310 人。

 表 1-7

 2006 年移民人口统计表

  单位:人

  村

 名 组 户数 人数 劳动力 移民户数 移民人数 移民劳力

 一 45 182 105 1 1 1

 一 28 152 101 4 19 14

 七 23 96 71 1 1 1

 二 31 154 109 1 4 4

 二 30 129 96 1 4 4

 四 28 116 99 1 4 2

 三 27 131 106 1 4 2

 一 46 186 120 2 9 4

 二 39 192 131 1 1 1

 四 29 152 111 2 7 5

 五 54 278 205 3 9 8

 六 31 165 120 1 4 2

 五 25 124 96 8 17 14

 三 21 98 69 4 16 9

 一 21 78 55 1 5 5

 一 20 98 71 1 2 2

 二 25 118 97 1 1 1

 三 26 121 99 2 5 4

 四 25 120 97 1 2 2

 五 19 81 66 9 26 23

 六 20 98 70 1 4 4

 一 28 128 98 3 7 3

 三 31 161 122 5 15 11

 四 35 169 125 1 5 4

 五 21 102 89 8 32 28

 木尔山

 1 3 2

 四

 1 1 1

 三

 1 1 1

 四

 1 6 5

 一

 1 5 3

 二

 1 1 1

 一

 1 1 1

 二

 1 1 1

 四

 1 7 5 合

 计

  73 230 178

 <3>芭蕉河电站 表 1-8

 芭蕉河一二级电站移民安置情况表 水库名称 安置地 户数 总计 农业现状 农业原迁 农业增长 金峰芭蕉河一级 八峰村 1 4 4 4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走马镇古城村 1 3 3 3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燕子乡瓦窑村 1 4 4 4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张家村 1 4 4 4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白金井 1 4 4 4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容美村 4 13 13 13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龙井村 4 16 16 14 2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容美镇 2 6 6 5 1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新庄村 3 14 14 10 4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官坪村 4 22 22 20 2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二果坪村 6 13 13 13 0 金峰芭蕉河一级 容美镇康岭村 1 3 3 3 0 1.2.3 移民生产生活现状 <1>湖南省江垭库区 金峰库区铁炉移民大部分因不愿离乡背土,在 236m 水位线以上修屋建房,以自已还未淹没完的生产资料当作生存条件,且移民外迁户返迁回库的,仍占据着已交的生产资料(土地和...

篇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18 年第 4 期 29青海国土经略·工作纵横中共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着力推动“四个转变”的理念,为我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指明了方向。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支持和鼓励移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寻找移民地区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是各级人民政府和移民管理机构未来二三十年迫切需要研究的根本性理论问题。通过对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实证调研,分析我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的困境等,为今后我省移民产业扶持和增收寻找新的突破口,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一、青海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现状调查(一)青海省水库移民概况自 1979 年龙羊峡水电站建设开始,青海省水库移民工作就陆续展开。水电站工程建设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黄河干支流在省内总控制流域面积 18.14万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水电站 25 座,现已建和在建大中型水库 18 座,其中已建水库 11 座(含水利水库 4 座),在建水库 7 座。目前,已纳入后期扶持的有龙羊峡、尼那、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公伯峡、苏只 7 座水电站和南门峡、盘道、黑泉、东大滩 4 座水利水库。青海省现有移民及连带影响人口近 8 万人,分布在 5 个市(州)13 个县(市、区)69 个乡(镇)208 个行政村(社),约占全省农村居民总数的2.6%。2006 年国家核定青海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指标 57200 人,截至 2016 年底,分解落实后期扶持人口73251人。其中搬迁安置13146户、57014 人,纳入后期扶持移民人口 56608 人,主要涉及共和、贵南、贵德、化隆、尖扎等 5 县。(二)青海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青海省成立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并适时进行调整,增设了常务副组长和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省移民安置局,由省移民安置局局长担任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日常工作,定期向协调小组汇报工作。同时,各有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单位,及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后期扶持项目管理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自实施后期扶持政策以来,青海省投入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 14.15 亿元,实施了农田水利、农村饮水、道路交通、防洪排水、村庄整治、移民危旧房改造等后期扶持项目 11 类 165项。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移民安置青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 哈斯巴图

 QINGHAIGUOTUJINGLUE 30工作纵横gongzuozongheng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了移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扎实推进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开展以来,改造农灌泵站 141 座,维修灌溉渠道386.0km,改善灌溉面积 11.35 万亩;修建通村道路31 条 120.1km,硬化村内巷道 240 条 115.72km,移民受益村 200 个;改善村级公共活动场所 87 处,修建村级幼儿园 16 个,移民受益村 96 个;修建防洪堤 95.11km,使 40 个移民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2. 整村推进“百村万户小康新村工程”,移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工程以移民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为主,配套建设人畜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改造完善等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危旧房改造在每户最高补助 6 万元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从危旧房改造困难户补助、奖励性住房补助、游牧民定居工程补助等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惠农政策投资中给予配套以及移民个人自筹解决。截止 2017 年 8 月,投资 14.69 亿元用于共和、贵南、贵德、尖扎、化隆、循化等县 110 个村移民危旧房改造,受益人口近 3万人,占全省后期扶持移民户的 50.78%;投资 1.87亿元对共和、贵南、贵德、尖扎等县 27 个移民村进行环境整治,使 102 个移民村的人居条件和村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3. 移民技能培训稳步实施。为加强移民实用性技能培训,出台了《关于支持青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工作的意见》,举办各类培训班 40 期,培训移民人数达到 7500 人次,培训内容涉及汽车驾驶、工程机械、林果种植、禽畜养殖、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工艺等。同时,将培训与劳动力劳务输出相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劳动力 6000 人次,劳务输出收入占移民收入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30% 上升到 2015年的 60%。4. 生产开发项目初见成效。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项目发展给予小额贷款贴息的意见》,对移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餐饮业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项目进行贷款贴息补助。截止 2017 年 8 月,为自愿贷款的 1907户移民补助贴息资金 1082.28 万元,带动商业银行贷款 10924.9 万元。通过实施贷款贴息政策拓宽移民增收渠道,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应和预期目的。三是水库移民收入明显提高经监测评估,2011 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6 年的 2617.6 元提高到 3995.7 元,净增 1378.1元,增幅为 52.65%;2015 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599 元,较 2011 年净增 3603.3 元,增幅为90.2%;同时,2015 年移民人均住房面积 34m 2 ,较2014 年增加 4m 2 ,年均增长 13%;2016 年全省移民人均纯收入占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98%。大部分地区的移民生活水平相比于当地的普通群众要好很多。四是水库移民总体和谐稳定随着各类惠民资金的不断投入,全省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库区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妥善处理,广大移民群众对后期扶持政策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深入并更趋于理性,各种不稳定因素也逐步得到了有效化解,水库移民上访事项大幅减少 ,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全省妥善处理公伯峡、苏只水电站库区等遗留问题 35 件,处理移民群众信访事项 67 批次 328 人次,较“十一五”期间下降68%。二、影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及移民增收的相关因素(一)各部门职责不明晰,工作协调难度大《青海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职责分工》明确了地方政府、水利、农业、交通、财政、民政等部门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的职责,但实践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普遍抱着“移民的事情应该由移民局管”的态度,只要涉及移民的事项,不管是不是属于移民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大多推到移民管理机构,被迫承担“一级政府”的角色,管理事务庞杂,地位尴尬。部分地区的移民管理工作则由水利、国土部门代管,机构编制难以落实。同时,移民工作在整体上没有被纳入地区发展统一规划 , 各部门惠农政策出台前缺乏相互的沟通协调 , 各行其是 , 很多政策重叠交叉 , 而水库移民亟需的惠农项目却处于空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举步维艰。(二)水库移民身份“标签化”,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首先,部分移民存在“特殊公民”意识,认为移民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只要是移民的问题国家就应该负责解决,“等、靠、要”思想严重;其次,地方政府在管理上“区别对待”,部分地方政府认为,既然国家设立了专门的移民管理机构,出台了水库移民相关政策,那么移民就应该由移民管理机构管理,同时也只能享受移民政策,而不应

 2018 年第 4 期 31青海国土经略·工作纵横该再享受普惠性的惠农政策。地方政府在管理理念上的“特殊对待”,有悖于水库移民相关政策规章,不利于“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目标的实现。第三,移民属地管理问题不统一,加剧移民身份的特殊化。根据国务院和青海省相关文件规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实行属地管理。实践中,移民搬迁后,有的归搬迁地政府管辖,有的仍隶属于搬迁前地方政府管辖。(三)产业发展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移民安置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偏远山区,产业主要为传统农牧业。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效益低,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同时,多数人沿袭传统的零散生产或经营,农业产业链缺乏,难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导致市场开拓能力弱,产品销路严重缺乏。由于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移民区的产业经营方式主要为一家一户的独立分散或 3 至 5 户的小规模合作社经营模式,较大规模的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发展严重不足,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农户收入较低,自主发展能力不足。此外,村两委班子决策力和号召力不足,导致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大部分移民村均有 2 至 3 位致富能手,但缺乏宣传、引导,致富能手在村组的引领、示范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持续保障能力差其一,贷款门槛设置过高。农牧民申请贷款,金融机构一般要求提供担保,而且是两名国家公职人员担保,这一条件基本无法达到,造成移民贷款难的现实。其二 , 实际放贷金额较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小额贷款贴息的意见》规定,移民发展相关产业可以享受贴息贷款 3—30 万元。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与金融机构的政策对接,移民贷款实际发放金额一般在 3 万以下,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其三,移民“不良贷款”现象普遍。部分移民,守法意识不强,诚信意识缺乏,有贷无还的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银行贷款回收风险,加大了贷款难度。此外,资金筹集渠道较窄,社会资金参与程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民产业发展。(五)教育贫困问题凸显,文化素质较低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移民群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进而限制了其外出务工、交流的机会,导致大多数移民思想保守,创新创业意识不够。一是幼儿园校区建设、幼儿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二是子女上学(尤其是大学生、高中生)的生活费用及学费等占家庭总支出比重大,给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三是初高中辍学闲置在家的青年人较多,职业技能教育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移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弱,思想观念保守。三、基于增收目标的我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策与建议(一)加强政策协调,厘清工作职责 一是构建多层次机制。研究制定“政策保障、产业引导、资源整合、信贷支撑、典型引领、考核监督、技能培训”等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七大机制”,实现从政府部门政策文件支持、后期项目实施监督,到社会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产业对接资源的整合分配,营造以水库移民创业、就业和移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的良好环境。二是厘清职责分工。在现行《青海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职责分工》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移民工作的特点,明晰重点和难点,对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使职责更加清晰。三是统一移民工作机构设置和移民管理体制。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对全省各地区移民管理机构进行清查和统合,统一其机构隶属,统一其工作职责,统一工作人员编制;移民归搬迁后所在地政府管理,让移民尽快融入搬迁后的地区,淡化其移民身份,摆脱“特殊公民”的标签,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长治久安。(二)强化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做好移民产业规划。各地移民管理部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组织相关专家,依据本地区产业整体规划,各移民点自然环境条件,制定本地区移民产业发展规划,让移民的产业发展具有可参考的依据,有的放矢。鉴于移民安置区多位于黄河河谷附近,可在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拓展,通过“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公司 + 农户”等方式,鼓励引导移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产地初加工。二是发挥移民创业主体作用。一方面,移民产业扶持与发展应该在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移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基础上,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例如,项目不再全部由政府及移民部门自上而下确定,而是由移民或者各村自下而上申报项目,突出移民的决策地位,实现移民地区产业发展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将移民村组内的小项目,尽量简化手续,让移民“自建、自有、自用、自管”,政府只负责监管和服务;对资金数额较大的跨村建设的项目,严格按照行业

 QINGHAIGUOTUJINGLUE 32工作纵横gongzuozongheng标准,规范项目管理。(三)加大资金扶持,提高保障能力一是研究制定移民产业发展和创业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为了扶持移民产业发展,参考《青海省省级创业促进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青财社〔2015〕1622 号 ) 和《青海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青政办〔2013〕80 号)),研究制定《移民产业发展和创业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二是设立移民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与金融机构协调,将现有移民贴息贷款政策与金融放贷政策相衔接,适当放宽移民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并设立移民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具体办法可参考《青海省省级创业促进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青财社字〔2015〕1622 号),每年从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形成担保资金池,主要用于为移民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解决移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加强移民信用体系建设。三是集中资金,整村推进。今后移民资金投放调整为“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整村推进、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结合其地理条件、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扶持能让全村移民...

推荐访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自查 水库 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