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0篇

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0篇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2022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育研究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力量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0篇

篇一: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育研究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力量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课程体现和凝聚着人类文明精华,体现着国家意志和人民期盼,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和重要载体。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集中反映,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一刻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撑、驱动和引领。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智慧,从核心素养的凝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三级管理体制的优化,都集中体现着教育研究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教育研究贯穿在本次课程修订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学科,有力地支撑了时代新人的培养。一是系统研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方案、进课程标

 准,体现明确的战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开展现状调研和矛盾分析诊断,破解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是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稳定中推进”,使课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又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研究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复杂。例如,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育人价值,既要纵向一体化贯通,处理好幼小衔接和初高衔接的问题,又要横向关联,体现学科融合渗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完善,改进育人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如何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入研究。只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系统思考,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反思总结,不断揭示育人规律,破解实施难题,以扎实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才是应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准正确育人导向,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机理。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根本载体的内涵实质和基本要义,认真研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以此为导向,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学段特点和要求,揭示核心素养由静态知识向动态转化的内在机理,探寻从学科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

 和能力的影响因素、培养路径和实践方式,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二是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改进育人方式研究。一方面,要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以“知识本位”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方式,提出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中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推进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全面提高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的育人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合理倡导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跟踪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实践既是检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唯一标准,又是催生课程理论的源头活水,必须把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生动的课程实践中,运用并发展课程理论思想,发现鲜活的课程实施案例,提炼示范性的课程实施经验,推进“理论与实践"“政策与行动"的双向良性互动,形成专家专业化研究为引领、教师实践性教学研究为基础、群众性研究为支撑的共同推进新课程落实落地的研究格局。

 学习 2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以高质量的课程实施为高质量教育奠基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 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 6 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学会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深化教育评价创新项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破五唯”,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带动新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新时代• 新课程• 新教师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新形势、新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动回应,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师范院校有责任助力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不断培养优秀的未来新教师、培训各类在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对标新方案新标准,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改 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范院校要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以高标准、新思路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例如,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导向,大单元、大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为传统师范类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新契机。师范院校可适当调整现有课程结构,

 探索建设新型师范类课程,将中小学生学习逻辑、发展逻辑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使师范生能够形成关注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将静态抽象知识转化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意识。师范生的见习、实习课程,更要加强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实习内容,培育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新教师。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新方案新标准细化实施。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依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推动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师范院校应该聚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课程理念,共同服务好课程落地实施。

 师范院校要依托学校各类教育类实验室、教材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进一步深化对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围绕文件宣传解读、课程教学改革、学科教材建设、实施过程督导研究、健全评价机制等重点内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政策咨询,加快编写或修订相关学科新教材,参与不同区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研究,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贡献专业力量。

 第三,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学校的合作,助力在岗教师培训提升。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发挥学科教育及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了解研究一

 线学校、教师的需求,组织专家研发相关培训课程,面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提供专项职后培训。例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教学智慧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与一线学校的合作研究,在共同研究中提升一线教师的理解、实施课程的能力,帮助一线学校和教师总结、提炼优秀经验,着力建设汇聚和展现一线教师优秀经验的平台。同时,创新职后教师培训形式,选取示范地方和学校,组织教师走进一线学校,将培训变成一线教师的现场实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总之,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在育人、研究和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实施,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不断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积极贡献。

 学习 2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修订新变化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

篇二: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为我省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清单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鹰潭工作实际,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鹰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

 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成立了全市思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精心组织开展思政课活动周活动,举办优质思政课大赛,广泛开展“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赛思政课、评思政课”四项特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德育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优化思政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思政德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好“开学第一课”,设立立德树人基金会,精心组织优秀模范乡贤到学校上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二、以破“五唯”为导向,坚持科学教育评价 “五唯”是旧有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鹰潭市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市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

 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坚决不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的排队和评比,坚决不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加速推进劳动教育试点改革,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评价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指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鹰潭市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个关键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将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我们将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

 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我们将持续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引导全市上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鹰潭市将始终坚持科学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把教育评价改革引向深入,为教育改革发展装上强大引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去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顺应广大师生、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之战”。

 《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带头学,潜心研究教育,学懂弄通政策。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专题学习,督促指导所有成员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部署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宣讲,确保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教育改革评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体方案》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学校、家庭、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评价改革上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全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中营造改革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二是抓实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全文近 6400 字,包含导语、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 4 个版块,仅重点任务篇幅就近4800 字。《总体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针对性强,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行部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并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 5 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 5 个方面 22 项改革任务。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评估、问责等方式倒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近年来,新余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在推进科学履职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新余市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议事规则;在全市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制度,各级宣传部班子成员、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到校旁听或参加思政研讨 1次;全面开足开齐《红色文化》课程,每周同上“红色文化教育”课、每月同上重大事件思政课,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上思政课;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启动了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成立了新余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通过了《新余市“润心行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启动“润心行动",并建立全市学生身心健康数据平台;全面推行了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荷工程”成为了民生品牌,取得了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欢迎、社会赞同的效果,入选了 2020 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动”让全市1.7 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知识,并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等

 等。总体看来,新余市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教育的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唯”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把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改革落地。我将科学履行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新余市委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经费监管以及教育督导,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完善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并积极参加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围绕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争取形成 1-2 个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督促协调各部门对照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合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2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办学和教育实践导向,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

 纲领性文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部署,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促进教育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教育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涵养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近年来,萍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治理能力为主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聚焦目标抓贯彻,始终把牢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将育人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促使教育以人为本。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首先是党的事

 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髙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系统干部选任考核、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决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

篇三: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为我省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清单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鹰潭工作实际,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鹰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

 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成立了全市思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精心组织开展思政课活动周活动,举办优质思政课大赛,广泛开展“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赛思政课、评思政课”四项特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德育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优化思政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思政德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好“开学第一课”,设立立德树人基金会,精心组织优秀模范乡贤到学校上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二、以破“五唯”为导向,坚持科学教育评价 “五唯”是旧有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鹰潭市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市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

 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坚决不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的排队和评比,坚决不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加速推进劳动教育试点改革,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评价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指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鹰潭市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个关键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将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我们将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

 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我们将持续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引导全市上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鹰潭市将始终坚持科学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把教育评价改革引向深入,为教育改革发展装上强大引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去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今年 6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 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顺应广大师生、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之战”。

 《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带头学,潜心研究教育,学懂弄通政策。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专题学习,督促指导所有成员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部署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宣讲,确保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教育改革评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体方案》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学校、家庭、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评价改革上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全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中营造改革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二是抓实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全文近 6400 字,包含导语、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 4 个版块,仅重点任务篇幅就近4800 字。《总体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针对性强,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行部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并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 5 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 5 个方面 22 项改革任务。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评估、问责等方式倒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近年来,新余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在推进科学履职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新余市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议事规则;在全市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制度,各级宣传部班子成员、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到校旁听或参加思政研讨 1次;全面开足开齐《红色文化》课程,每周同上“红色文化教育”课、每月同上重大事件思政课,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上思政课;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启动了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成立了新余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通过了《新余市“润心行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启动“润心行动",并建立全市学生身心健康数据平台;全面推行了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荷工程”成为了民生品牌,取得了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欢迎、社会赞同的效果,入选了 2020 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动”让全市1.7 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知识,并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等

 等。总体看来,新余市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教育的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唯”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把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改革落地。我将科学履行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新余市委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经费监管以及教育督导,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完善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并积极参加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围绕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争取形成 1-2 个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督促协调各部门对照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合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2 2022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办学和教育实践导向,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

 纲领性文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部署,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促进教育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教育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涵养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近年来,萍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治理能力为主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聚焦目标抓贯彻,始终把牢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将育人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促使教育以人为本。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首先是党的事

 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髙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系统干部选任考核、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决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

篇四: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第一篇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

 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 6 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学会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深化教育

 评价创新项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破五唯”,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带动新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

 第二篇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动回应,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师范院校有责任助力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不断培养优秀的未来新教师、

 培训各类在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对标新方案新标准,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范院校要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以高标准、新思路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例如,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导向,大单元、大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为传统师范类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新契机。师范院校可适当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探索建设新型师范类课程,将中小学生学习逻辑、发展逻辑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使师范生能够形成关注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将静态抽象知识转化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意识。师范生的见习、实习课程,更要加强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实习内容,培育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新教师。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新方案新标准细化实施。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

 依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推动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师范院校应该聚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课程理念,共同服务好课程落地实施。

 师范院校要依托学校各类教育类实验室、教材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进一步深化对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围绕文件宣传解读、课程教学改革、学科教材建设、实施过程督导研究、健全评价机制等重点内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政策咨询,加快编写或修订相关学科新教材,参与不同区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研究,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贡献专业力量。

 第三,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学校的合作,助力在岗教师培训提升。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发挥学科教育及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了解研究一线学校、教师的需求,组织专家研发相关培训课程,面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提供专项职后培训。例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教学智慧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与一线学校的合作研究,在共同研究中提升一线教师的理解、实施课程的能力,帮助一线学校和教师总结、提炼优秀经验,着力建设汇聚和展现一线教师优秀经

 验的平台。同时,创新职后教师培训形式,选取示范地方和学校,组织教师走进一线学校,将培训变成一线教师的现场实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总之,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在育人、研究和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实施,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不断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积极贡献。

 第三篇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之前基础教育之所以强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呈现的方式、体系是基于学科逻辑,而不是打破学科逻辑,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各类知识。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地关注生活逻辑。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要基于学

 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还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

 新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标准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二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

 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四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新课标的修订,其创新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格。育人目标上,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

 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是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三是用评价引导创新。课标要加强对考试评价的指导,摒弃简单、一刀切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标的修订在实践育人上要求更实:

 一是明确实践育人具体要求。各学科要进一步明确实践的主题、内容、时间、评价等方面要求,形成刚性约束。比如科学类课程要明确必做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标要明确社会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二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要指导教师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经历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基础教育十五年,是一个系统。学校育人必须贯通起来,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当前,一些方面反映,幼小衔接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初高中之间也有部分脱节,各学科之间还有交叉重复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在课标修订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标修订在坚持九年一体化设计的同时,注重前后左右的衔接贯通。

 一是幼小衔接。要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要减缓,学习方式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

 二是小初衔接。根据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各学科内容,科学设计深度和难度,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是初高中衔接。结合高中学习和学生生涯发展需要,在初中高年级适当安排延展和衔接内容,为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准备。

 四是学科间横向配合。注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有效配合,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格局。

 与原方案相比,新修订课程方案有以下三方面变化:

 一是将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名称改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名称保持一致,完整体现课程方案功能。

 二是将关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要求作为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阐述培养目标,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三是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是从日常生活概念到准科学概念再到科学概念的过程,由综合到分化,对课程设置与实施进行调整。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艺术综合,替代音乐、美术分科课

 程;鼓励将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

篇五: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研修总结 1 教师教育网信息技术 2.0 全员培训总结网络研修总结 2 信息技术 2.0 培训心得总结 3 信息技术 2.0 培训心得总结 4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远程学习总结 5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研修总结 1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培训网络研修。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市智慧教育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然而,对于我这样一名中年教师而言,掌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次的网络培训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学习了更多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

 通过近一个月网络研修,在线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分享,跟诸位老师、同行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技能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技巧,收获满满。

 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了我的认识。曾经以为信息技术就是“做课件,放课件”,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此次培训过程中,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讲授,观看全国名师的经验分享,和本组老师的沟通交流,深刻认识到自己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及信息素养的落伍。原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了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听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如:未来教室、智慧课堂、班班通、云宽带、云计算、电子书包等,而且通过网络研修真正感受到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及有趣性。

 其次,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学生看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子书来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云服务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电子书包里的教材及学习工具展开预习,课堂上师生互动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信息技术素养的与时俱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们学习提升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网络研修和小组探究互动学习,使老师们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氛围。今后,全体教师把研修成果有效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教育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更新了自己信息技术理念,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欠缺的地方。

 第一、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

 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应把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

 第二、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不足。日常工作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学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网信息技术 2.0 全员培训总结网络研修总结 2

  我完成了本年度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任务,在研修学习中,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提高专业素养,丰富了专业理论。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勤奋工作,积极研修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和研修。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进行网上学习,认真阅读各个专家的成果展示,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提升技术,增长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化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我们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已进入 2.0 时代,即如何实现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认真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解,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并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习交流,激励成长 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增长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 2.0 培训心得总结 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培训我已经学习快一个月了。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

 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交流视野的开阔 通过这个平台,与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美术、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受益匪浅! 三、教学方法更新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

 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技术 2.0 培训心得总结 4

  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也积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总结一下。

 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他要求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应用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一只张着嘴的鸭子,任你往你面填东西,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老师只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兖、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使我看到了差距,也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远程学习总结 5

 在这个学期中,我有幸参加信息技术 2.0 培训学习。通过参加了国培研修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这次收获最大的是专家和教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我有以下体会: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

 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信息技术 2.0 培训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不仅吸纳了当今最新的技术,而且又致力于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之中。既丰富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又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注入活力。这种研修是以学员为主体,各种资源为辅助,为学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整个的研修过程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还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研修过程中,我努力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虽然并不十分完美,有些想法还每来得及实现,但是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引导我在研修结束以后,还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无疑这将对我的日常工作是起到决定性的知道作用。

 这次信息技术 2.0 培训课程的设置非常科学,经常由问题导入,由思考结束,这种研修充分地挖掘了老师们的学习潜能,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教科研能力。我在此次学习的过程中,就尝到了研究的甜头,找到了做了一个研究性老师的努力方向,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当作教科研的课题,那我们的教育生活就会天天充满悬念,时时充满探索,当然也就会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经过这次网上学习,让我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我将此次学到

 的本领实际应用到教学一线中去。

篇六: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 -篇 篇 1 1

  为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帮助广大教育干部、教师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政策要求,助力各地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别策划了“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2021 年 7 月 X 日上午,我校全体教职工集中进行专题网络培训学习。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不大满意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汪度的空前提升,各种吐槽、批评不绝于耳。客观地讲,有很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施冶才能奏效。

 而在问题解决层面,起牛鼻子作用的无疑是评价这根指挥棒。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瘫痐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多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是提前一年学完初中(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复习、刷题训练;无论是挤占音、体美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反反复复在“考试科目“上进行强化,背后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学率。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能走过头,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代价,为极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陪绑。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极其正确的,这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生态将起到拨乱反正的良好作用。凭心而论,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或者“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劳都记在学校的头上。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从培养 XXXX 事业合格的时代新人这个角度来说,从“人民至上“的国家执政理念上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大多数,这才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

 将大量的教育资源聚焦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视而不见,这显然是“跑偏”了。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四处“抬

 尖",将别的地区的优秀生源挖过来,做着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到了坚决落实的时候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参天大树,小草也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春天。在建设 XXXX 大厦的过程中,高级工程师用智慧规划了蓝图,而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将图纸变成了现实。

 《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必将百花齐放,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将异彩纷呈。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 -篇 篇 2 2

  2021 年 8 月-9 月,我积极参加了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主要学习了《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金课落地的关键:考试与学习评价创新》、《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提高了对法治中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法治规范行政行为,法治与时更新,更好地服务人民;“金课”的实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教师的精彩讲授,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合适的考试和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更好地投入教学、持续改进教学工作,

 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新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加强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开展创新思维是我们新时代教育人的重要使命。

 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中也应该有法治精神,应该避免形式主义,减少出现一个领导一个政策,规定政策执行应该是与时俱进,减少用新政策规范已发生过的事情。我们的教学管理也应该依法执教,必然要求我们要吃透教育相关法律和政策。我们的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 3 关于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有关精神,全区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学习。根据网络培训文件要求,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员工在*月 6 日至*月 7日期间通过集中学习、考试等不同形式观看了培训录像。

  《总体方案》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立德树人”至少要包括 4 个方面的内容,即有德行、有才学、有根基、有格局。教学要重点放到立德树人上来,纠正一味追求考试和升学成绩,忽视德育、牺牲师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体方案》提出,在教育评价上突出立德树人,旨在引导教育回归根本。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错误做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作为教师的我提高了思想站位,深刻认识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在自己的工作中要认真查找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教师教

 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的高地作用。充分学习好《总体方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体现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 4

 近日,按照《关于举办全省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网络培训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自 2022年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网络培训工作,旨在准确把握其精神要义和改革部署,全面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通过网络培训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深入领会方案精神,下面就这次网络培训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要求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

 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从事三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蕴含的意味。如果说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统编新教材的实施、教研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相继推出新政,极大地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轻德育、体育、美育,重分数轻能力和素养, “刷题”、 “机械记忆"、“不注重实践”等等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出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要更加健全,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要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学。改革学校评价,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引导我们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因此,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使我们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校办学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坚定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瘫痐疾,敢于真正放开手脚,践行素质教育,落实好方案的要求。

 二、深刻领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明确了改革教师评价要求,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宾履行教育教学职贵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些有关教师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使我们教师再次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身高为

 师、行为世范,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知识和精神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三、贯彻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们思政教师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答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提出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贯彻落实方案改革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作为思政教师,就是要在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入课堂。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

 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心、强国志,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不懈奋斗,执着前行,为 2035 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 5 通过***大学组织学习,我对此次我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研修,有较为深刻的领悟和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

篇七: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

 学习心得体会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通过新课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不是纸上谈兵。二是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

 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

 学习心得体会 2021 年 4 月至 12 月对又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 16 个课程标准开展了系列审议审核,认为修订后的又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有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站构合理、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速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有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二是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以核心意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姑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

 三是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四是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倒、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券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 修订后的又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其中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

 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修订后的又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例如,课程方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描绘时代新人画像,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

 学习心得体会 通新课标学习我收获如下:

 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汶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些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三、垫持“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错误倾向。

 四、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后,让我明自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断精神。即要求谱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依据课标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现代壮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 2022 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感触颇多。从主要变化的内容中发现了新趋势。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和“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两个课程理念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之前的教学基本上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单一、低效,现在要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

 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鼓励自主阅读: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我认识到教学任务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更注重学生的思考、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我将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读完《2022 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丛“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育人蓝图。是啊,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修订原则的“三个坚持”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融入课程:我们要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题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课程理念的设置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汇 C,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课程且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旦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做。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这次学段的要求也有了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贯、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文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思且行……

 附:学习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以高质量的课程实施为高质量教育奠基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

 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 6 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篇八: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夏日,我和一百多名来自一线的教师,参加了我们县里的研训。这次研训主要就是课堂观察的形式来剖析课例,也就是以听课评课的形式来研究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这种以示范的说讲课为形式,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以名师带领点评,教师互动为主线,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老师们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着我。相信短短几天的培训,会让收获很大的。

 今天上午,xx 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说讲课,虽然没有学生,但老师们都可以感受到 xx 老师的激情与干练以及她扎实的基本功,都让我十分佩服,从课本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到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让人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xx 老师的这节课所追求的是一种朴实、扎实、高效的教学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在说讲课后的老师互动环节让我有种茅塞顿开,心中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听课后的感觉以及在这节课中遇到的困惑都说了出来,比如“如何在说讲课中体现生成资源?”“如何在说讲课中更好地展现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在有些环节上大家的建议等等,大家一起把这节课剖析得很细致,让我感受到有经验的老师对教学教学的了解是如此之全面,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人多力量大”。

  这次培训,虽然劳累,但一定会是很快乐、充实的!

 

篇九: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篇)

 教育研究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力量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课程体现和凝聚着人类文明精华,体现着国家意志和人民期盼,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和重要载体。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集中反映,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一刻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撑、驱动和引领。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智慧,从核心素养的凝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三级管理体制的优化,都集中体现着教育研究的价值

 和作用,可以说教育研究贯穿在本次课程修订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学科,有力地支撑了时代新人的培养。一是系统研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方案、进课程标准,体现明确的战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开展现状调研和矛盾分析诊断,破解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是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稳定中推进“,使课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又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研究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复杂。例如,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育人价值,既要纵向一体化贯通,处理好幼小衔接和初高衔接的问题,又要横向关联,体现学科融合渗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完善,改进育人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如何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入研究。只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系统思考,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反思总结,不断揭示育人规律,破解实施难题,以扎实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才是应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准正确育人导向,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机理。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作为培根铸魂、启智

 增慧根本载体的内涵实质和基本要义,认真研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以此为导向,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学段特点和要求,揭示核心素养由静态知识向动态转化的内在机理,探寻从学科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影响因素、培养路径和实践方式,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二是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改进育人方式研究。一方面,要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以“知识本位”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方式,提出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中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推进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全面提高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的育人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合理倡导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跟踪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实践既是检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唯一标准,又是催生课程理论的源头活水,必须把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生动的课程实践中,运用并发展课程理论思想,发现鲜活的课程实施案例,提炼示范性的课程实施经验,推进“理论与实践”“政策与行动”

 的双向良性互动,形成专家专业化研究为引领、教师实践性教学研究为基础、群众性研究为支撑的共同推进新课程落实落地的研究格局。

 以高质量的课程实施为高质量教育奠基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

 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 6 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学会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深化教育评价创新项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破五唯”,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带动新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022 年版》线上学习心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XXX 老师带领全县小英教师线上观看北京师范大学 XXX 教授讲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程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等六个方面为大家深入解读 2022 版新课标。在学习过程中,我再一次详细了解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

 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活动观的关键在于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学生已知,学习和运用语言以及深入探究主题意义。程教授还谈到考试与评价改革:考试应以课标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重点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文化意识、思维过程,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组织听力和口语考试,逐步加大听力和口测的比例。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培养实际能力呢?程教授给出了很多建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指出 “真实的课堂”特别重要。

 讲座过后,XXX老师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新课标以后,英语课时量减少,但是考试难度增加了;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此次线上讲座,无疑为全县教师带来了及时雨,让老师们对新的课程标准在方向和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打好了理论基础。我也将将继续深入学习,躬身实践,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动回应,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师范院校有责任助力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不断培养优秀的未来新教师、培训各类在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对标新方案新标准,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范院校要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以高标准、新思路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

 和未来教育家。例如,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导向,大单元、大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为传统师范类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新契机。师范院校可适当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探索建设新型师范类课程,将中小学生学习逻辑、发展逻辑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使师范生能够形成关注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将静态抽象知识转化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意识。师范生的见习、实习课程,更要加强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实习内容,培育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新教师。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新方案新标准细化实施。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依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推动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师范院校应该聚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课程理念,共同服务好课程落...

篇十: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学教师全员培训研修总结 1

 今年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回顾这段工作、学习的时光,我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应该说,远程培训研修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成长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通过培训学习,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看评论以及参与评论,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看了专家的工作室后,使我懂得了人生要有目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完善美好的生活来源于教育,从教师的工作职责中,我体会到,教师的付出,学生的成长,教师才算是幸福。

 二、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不仅具备常规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懂得学生成长的规律,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可靠的条件。

 三、我通过学习也懂得了要使自己得专业成长,要有专家的引领,自我的反思和同伴的互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个人成就基础上的。是一种个人的主动发展,如果没有个人的成才动力,真正的教师发展机制是建立不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

 对教育的认识使得社会并没有将教师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对待,以前往往教师自己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技能的动手不足,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经过这次的学习,教师能提高了认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四、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我觉得自己以前备课,总是只备教材,现在我才知道,备课还要具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情境;备自己;备过程;这样的备课才算是完美的课。因此,备好课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较圆满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这就是我在这次学习中得到的体会。以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研究。使这项内容得到更好的完善 五、当好一名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尽其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教师的师德,正是这些“师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因

 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不能把知识传授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研修心得 2

 研修和培训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研修中,只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研修中,我如饥似渴地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

 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中,我比较认真地看了各位专家对于小学数学整体单元教学的解读,尤其对他们讲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今后改善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确实收获不小,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仅仅在自己的一个狭小范围内计划着自己的工作。透过这次培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己。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群众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齐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研修平台中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文章,评论,特别是每天各位老师的文章和评论得到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时的反馈信息。我在阅读中也得到了学习,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透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潜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教学寻找突破,教师要不断地寻求变化和创新,发扬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精神,靠的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正所谓的

 “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和活力,要不断的给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即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我们应做到:

 1、用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我也从其他老师作业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能用心提出自己遇见的问题,也能毫不保留地讲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认识。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时代要求我们务必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大力改善我的工作。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中国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总之,我在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中小学教师研修总结 3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交流才有提高,更新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有进步。心怀这个信念,我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参加了全省20**年的远程培训,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做教师就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

 养技能”。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指导。

 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脉博,更新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老师应该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三、明确了教师成长轨迹。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四、明确了今后工作目标。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

 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老师”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教师培训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推荐访问:202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研修 心得体会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