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6篇

篇一: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先进镇党委事迹材料范文(2)推荐文章

  2022年党委工作总结范文

  热度:

  党委书记就职表态发言材料

  热度:

  党委书记党课讲稿材料

  热度:

  机关党委工作设想范文

  热度:

  机关党委工作计划范文

  热度:

  先进镇党委事迹材料范文三

  吉埠镇位于赣县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京九铁路、江兴公路、平江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人口3.5万,土地总面积127平方公里。

  近年来,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京九线上的经济强镇、城镇靓镇、果业名镇”目标,坚持以党建促发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评为全市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全县绩效考核优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坚持管好“龙头”,狠抓班子建设

  1、抓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学习日制度,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深入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不断提高班子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素质。

  2、抓协调,增强团结协作。始终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的目标,强化基层党委核心作用。坚持定期召开沟心通气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矛盾和误会。建立和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议决。经常召开党政联席工作会议,协调党委与政府工作,增进党政班子成员之间团结、理解和支持,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3、抓落实,增强责任意识。党委根据每个成员的个性特征和专长

  进行合理分工,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而且每位党委成员都有一个党建工作联系片。党委集体研究的每一项工作,都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党委对分管领导的责任实行“同步追究制”,即因工作落实不力,造成目标不能如期实现,或因工作失误,有关人员受到责任追究时,分管领导同时受到责任追究,由于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每位分管领导都感到肩上担子分量很重,都能以主人翁姿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坚持严格管理,造就过硬队伍

  1、强化镇一级。镇党委制订了考勤、招待、用车、出差等一系列勤政廉政制度。镇主要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常年吃住在镇,其他干部也安心以镇为家。上级来人一律在镇食堂就餐,镇内开会一律吃份饭。党委还严格规定,干部下村工作时不准饮酒、不准参与赌博等活动。党委还通过镇短息平台发出通知,公布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电话号码,动员全社会群众进行监督和举报。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每年镇财政收支、机关经费管理、民政资金使用等重要情况及时在政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收集社会各界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积极推行班子成员年度交叉分工,既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有利于提高班子成员掌握和熟悉全面工作的能力,为今后担当重任打下基础。

  2、管好村一级。一是稳定村干部队伍。镇党委统一规定村干部工资标准,确保村干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到位。二是加强审计监管力度,实行村务公开。镇党委每年从财政所抽调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认真的审计,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对于群众举报的涉及村干经济等其他方面问题,每件必查,查必有果。

  3、带好党员队伍。一是严把“入口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全力开展三培两带工作,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锻炼,坚持把那些年纪轻、觉悟高、能力强、作风好的优秀人才补充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大力培养具有“双强、双带”能力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二是重视党员队伍素质提高。2011年镇党委为全镇农村党员赠阅了一份党建杂志,让党员学习有资料,强化了党员意识,增强了党性,提

  高了党员队伍素质。三是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在各项中心工作中,党员自己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发展甜叶菊、脐橙、贡芋、水产等产业,并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几年来,全镇党员共帮扶贫困户1280户,脱贫620户。

  4、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该镇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多,流动面广,根据上级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多方调查摸清底数,逐个登记造册,同时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全镇23个支部都相应健全了档案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在广东省东莞市建立了1个流动党支部。

  三、坚持科学发展,以党建促发展

  1、新型工业化建设高效推进。一是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几年来,全镇共引进赣州中瑞材料有限公司、新海洋精密组件(赣州)有限公司等项目22个,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二是全民创业扎实有效,在全县乡镇率先创建了全民创业园,引进企业在园区创业。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组织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年、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发展的意识,被评为“江西省首届投资环境最佳乡镇”。

  2、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圩镇建设初见成效。几年来,圩镇面积和人口翻了一番。城镇建设标准高,2010年被列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总结表彰暨清洁工程会议参观现场。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几年来,完成54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工作,枧田企石、樟溪土沟被列为全国村庄整治培训班现场教学点,枧田村评为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修建了跨平江的第二座桥——翰林大桥,水利、通讯等设施也明显改善。

  3、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按照规划高标准推进11.8万亩的中国赣县清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由于规模大、标准高,被列为省级示范区。形成了上堡万亩柑橘园基地、大溪千亩贡芋基地、大溪千亩杨梅基地等,“吉埠贡芋”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功承办了赣县首届生态杨梅节。

  4、发展生态化建设务实推进。几年来,先后拒绝1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入驻,认真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扎实完成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

  四、坚持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民政优抚工作,关心和支持老龄与残疾人事业,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抓不懈。依法治镇成效明显,安全生产落实到位,全镇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赴省、赴京访为零。

  3、依法加强计划生育管理。通过

  “四清理六落实”专项整治活动,狠抓落实,加大四术、环孕检对象到位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想方设法、深挖细找,提高四术、环孕检对象到位率,按规定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严格计划生育管理。

篇二: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乡镇党委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震不垮的乡党委)

  乡地处县东南部,与定西市岷县接壤,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82.78平方公里。全乡辖5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共830户,3344人,有汉、回、藏三个民族,是县的“东大门”。乡党委现有7个党支部,176名党员。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县乡震感强烈。全乡602户3029人不同程度受灾,共倒塌房屋112间,倒塌围墙320m;造成危房612间,房屋轻度受损826间,损毁供水设施3处。面对严重的灾情,乡党委迅速行动,立即分赴各村组织带领群众开展抢险自救,在灾情面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5月12日,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乡党委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紧急会议,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根据即定的应急预案,立即抽调乡镇干部和党员组成6个工作组,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全面进入战斗状态,分赴各村组织带领群众开展抢险自救,在灾情面前乡广大共产党员表现出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最前沿,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灾情就是命令。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全乡群众的受灾情况,乡党委一班人根据明确的分工,及时深入各个村组、机关单位,全面细致的核查灾情,指导抢险。乡党委书记宁峰云5月12日还奔波于5个村,对21个村民小组逐一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了全乡受灾的总体情况。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从解决群众最需要、最紧迫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任副组长,机关站所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救灾物资发放监督评议领导小组,制定了《乡抗震救灾物资监管制度》、《乡抗震救灾物资发放工作流程》、《乡抗震救灾物资发放公示制度》,修订了《乡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救灾物资登记领取,救灾物资发放监督评议领导小组直接负责救灾物资的全程监督、审核、评议、发放工作,把1.5万元救灾款,60多袋面粉,370多包救灾衣物及时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稳定了群众的情绪。同时,迅速排出险情,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乡党委抽调10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全面开展灾情排摸,做好防震避险工作,特别在重灾

  免费

  分享

  创新

  村,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轮流昼夜值班,加强安全防范。

  面对接连不断的余震和阴雨连绵的天气,乡党委一班人没有退缩,每一位班子成员都忘我的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工作中,长时间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以群众为中心,保大家弃小家,日夜忙碌抗震救灾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确保受灾户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受灾户结成“一帮一”对子,在第一时间走访慰问“重灾户”、“三无”、“三孤”人员和贫困党员,为他们送衣送面,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及时的传达给了灾区人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斌在地震发生后,连续十几天奔波于各个村民小组,在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饿了干啃一包方便面,渴了就是几口凉水,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稳定群众情绪,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防止次生灾害造成二次伤亡和损失工作中。受灾群众感动的说:“地震后,乡上的干部忙前忙后给我们又是送吃的,又是找住的,就象我们自家人一样。”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危险建筑物、道路、山崖处标注警示牌,严防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党委一班人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稳定群众情绪,妥善安排群众生产生活,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伤员的救治工作,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性。

  为了迅速恢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乡党委及时成立灾情调查、卫生防疫、后勤保障等工作组,公布联系方式,全天待命,处理各种应急事务,乡村干部24小时坚持在工作岗位。同时,在乡党委的积极号召下,乡机关干部、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灾区捐款捐物;在乡党委书记、乡长带头每人交纳1000元“特殊党费”的带动下,全乡广大党员也通过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支援受灾党员群众,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

  随着地震灾情的逐渐稳定,灾后重建工作成为摆在乡党委一班人面前的头等大事。乡党委清楚的意识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党委一班人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化悲痛为力量,坚定重建家园的信念,坚持把抗震救灾与恢复生产同步推进。在组织党员设岗定责,抓好农业田间管理,恢复农业生产,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及时清理地震造成的废墟,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走访、群众评议,研究制定出了符合本乡实情的灾后重建规

  免费

  分享

  创新

  划。

  目前,受灾村社的废墟已清理完毕,农业生产逐步恢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资料来源:http://www.reader8.cn/data/xianjinshiji/

篇三: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主要事迹材料

  第一篇:乡镇党委主要事迹材料

  **镇位于**县西北部,行政区划面积1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下辖28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农业人口57676人。镇党委下设45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8个),党员总数1298人。近年来,**镇党委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发展抓创建,创建“五好”促发展,全镇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被省农委评为全省乡(镇)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2010年,被省畜牧局评为全省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先进集体。

  一、打造“四型”领导班子,提高执政能力促发展

  一是持之以恒,打造“学习创新型”班子。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载体,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班子成员坚持每个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重点学习各种思想理论、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的整体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普遍提高。2010年,**镇党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被评为全省典型,并在全省座谈会上进行经验介绍。二是以诚相待,打造“团结共事型”班子。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点评制度,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通过召开党委会议、阶段性工作总结会、疑难问题研讨会、书记面对面谈心等多种形式,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经常交流通气,协商办事,共同决策,有效地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坚持原则,打造“民主集中型”班子。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程》,对于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决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做到事前有请示,事中有沟通,事后有汇报。四是严格要求,打造“勤政廉政型”班子。实行工作交办制、督查督办制和廉政建设群众评议制,确保了班子成员勤政廉政。三年来,为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促进**大发展,班子成员每人年均加班在60天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镇、村领导班子成员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二、建设“五好”党员队伍,发挥先锋作用促发展

  一是提升党员素质培训教育。以镇党校为学习基地,将干部素质提升活动与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型党员创建等活动有机的结合一起,坚持周二干部例会学习制度、以会代训制度,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和习惯。一年来,共组织党员学习20余次。二是开展亮名践诺活动。每名党员佩戴党徽、党员示范户挂牌、工作承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和督促,以实际行动为支部和群众做出贡献。2010年,各支部承诺事项132件,已办结105件,正在办理的27件。三是推进“三培养”工程。建立了致富能手、党员、党员致富带头人“三本台帐”,制定了培养计划,深入推进了“三培养”工程。2010年,全镇共发展22名致富能手党员,帮助42名困难党员脱贫,培养23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四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借助“七。一”“十。一”等特殊历史时期,组织知识竞赛、农民职工环城跑、书法比赛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党建活动,效果非常显著。一年来,共组织各类活动16次。

  三、建立“四项”长效机制,形成强劲动力促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规范机制。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制定出台了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党委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学习制度、包村制度、分包工作战线制度等20多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二是建立为民服务机制。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做为一项工作制度常抓不懈,全镇458名无职党员主动领取了工作岗位。2010年,共为群众提供服务近万件,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抽查与普查相结合、访农户与看业绩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工作督查,每月通报一次,年终汇总,并根据《目标管理责任状》进行量化考核。四是建立目标奖惩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根据考核得分定奖励津贴和下乡补助,并把考核得分记入党员干部业绩档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和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为**镇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四、加快“五个”小康建设,推进富民强镇促发展

  一是加快特色园区建设,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园区引领、基地壮大、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建立了红峰千亩葡萄示范园、新民千亩白瓜科技示范园、胜利千亩果树示范园、民主千亩烤烟示范园和新丰千头生猪基地、永发千头圈养小尾寒羊基地,实现了全镇经济收入与农民收入双提高。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89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3元,同比增长17.8%。二是加大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借助省、市、县将**镇打造为全省40个重点建设小城镇的有利契机,党委积极争取财政、建设、规划、交通等部门的支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彰显特色、打造亮点,小城镇建设取得非常大的变化,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各项基础服务功能日趋完备,已可与全省重点小城镇相媲美。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快工业发展速度。采取土地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几年来,共有30多个招商引资企业落户**镇,招商资金达近亿元,规模较大的企业有14家,为**镇积蓄了丰富的建设发展资金。镇政府也连续三年获县招商引资二等奖。四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变农村新面貌。党委采取“各村自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招商引资一部分”的方式,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目前,全镇共改造泥草房2000余户,住房砖瓦化率达72%。20个村完成了自来水安装,入户率达79%。通村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新民村实现了村内道路100%硬化。五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始终保持社会大和谐。坚持“抓信访保稳定、抓安全保生产、抓严打保平安”的思路不动摇,集中攻坚,竭力打造“平安**”,实现了“四无”(无群体性械斗、无恶性刑事或民转刑案件、无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现象、无安全生产事故)目标,为推进富民强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五好乡镇党委事迹

  五好乡镇党委事迹

  镇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万。全镇现拥有省级企业集团2家,规模企业86家。XX年创造全社会总产值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508元。镇系“全国重点中心镇”、“中国家纺绣品名镇”、“江

  苏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文明镇”和“江苏省先进工业园区”等称号。综合实力由XX年全市第七位跃升到XX年的全市第二位,连续五年评为“海门市综合实力先进乡镇”,XX年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

  一、科学连贯,恒于抓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始终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正确的决策思路与决策模式规划管理全镇各项事业。明确科学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加快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夯实基础,找准目标。镇党委立足现有基础,探索出一条适合三星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解放思想,以发展为硬道理,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XX年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分别达亿元、亿元和亿元。通过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倾斜和政策、规费等方面的扶持,促进了规模企业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XX年全镇规模企业总数已发展到31家,其中超千万元21家,超亿元7家,进入市重点骨干企业4家。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募集资金,兴建了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增设了家纺辅料市场,建设了高标准的三星南大道,大岛国际大酒店对外营业,家纺城二期如期竣工,老镇区楼群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配套,以一个新型人本工业化的小城镇面貌迅速崛起。

  2、克服盲动,科学发展。在家纺产业的发展历程上,镇党委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抓住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以及整合资源的发展机遇,坚持市场带动战略,促进服务业飞速快进。XX年完成三产增加值9亿元,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增加到3150家,私营企业226家,累计完成三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亿元。叠石桥市场相继开发建设了家纺城一期、二期工程,总投资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扩大到30多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实现135亿元,绣女路餐饮一条街逐步形成,叠港公路初见成效,震蒙大道、被城北路、三星新镇区的服务业规划开始全面启动,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走上了一条以人为本、科技引导,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建设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小城镇发展之路。

  3、理念相承,矢志不渝。管理决策需要科学性,更需要连续性。

  该镇党委、政府对发展理念始终没有动摇或改变过。家纺生产是三星镇发家致富的传统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镇党委认识到发挥产业优势,打造集聚效应是老产业焕发新活力的必由之路。XX年该镇启动了工贸园区的开发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园区建成区已达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亿元,进区企业总数达194家,总投资35亿元,累计用地2220亩。XX年园区工业产出规模达105亿元,利税16亿元,占全镇份额分别达81和80,先后获得“省示范工贸园区”和“南通市优秀工业园区”称号。XX年,该镇工贸园区在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中被省政府列入保留对象,并作为拟升格省级开发区的园区通过了省发改委的资格初审和社会公示,现正上报国务院审批。叠石桥市场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家纺产业的聚集区与辐射中心。

  二、迎立潮头,敢于创特色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特色是品牌的标志。没有创新开拓,就没有三星的今天。该镇党委长期秉持创新意识与领先一步的决策观、发展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的形成、提高、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动摇,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科技开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镇产学研活动深入开展,近五年来累计实施产学研项目13个,开发各类新品XX多个,申请专利25件,其中授权9件。截止目前,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组建率达85。XX年,叠石桥家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列入海门和南通市区域创新体系信息化项目。『1』『2』『3』『4』

  2、品牌战略亮点纷呈。该镇党委、政府采取企业主动,市场拉动和行政推动等综合措施,大力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五年累计注册商标200多件,6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获南通市以上各类商标名牌产品15个,其中XX年工商注册商标80件,5家企业通过iso9000和iso14000认证,获南通市知名商标2件,名牌产品3件,“凯帝”商标获江苏省著名商标。

  3、观念创新打造综合强镇。以“强基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双建设”工程和争创“双带

  五星村”党支部活动。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对全镇8个村村部进行全面改造,确保了各村党员活动阵地全面达标。XX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海门市“五好乡镇党委”,XX被南通市委评为“双建设”示范镇,镇南村和汇南村连续三年被市评为“双带五星村”。并以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契机,配优配强村干部,先后从退伍军人、代课教师、个私企业主、种养殖能手中选拔配备后备干部46名,并进行了专题培训,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此外,还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做法,创新组织设置,先后在召良、汇南两个村建立了村级党总支,将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三、理顺机制,善于抓团队

  在镇党委的正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团结在镇党委、政府周围,群策群力,步调一致,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充分体现出党委加强团队建设的显著成果。

  1、团结奋进的企业家团队。该镇目前有各类企业1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5家,省级企业集团2家。镇党委长期以来注重与企业家的交流与协作,力图构建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企业支持政府,拉动区域经济,热心公共事业的新型政企关系。镇党委政府定期举行经济恳谈会、经济发展座谈会等联谊活动,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演讲授课,组织企业负责人参观考察等方式全面开始企业服务工作。企业则热心支持各项公共事业的建设,踊跃为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献计献策、大力支持。同时,全镇的企业家们还自觉地形成团结互助的关系,在诸如资金周转、科研攻关、信息交流等方面互助协作,在不同企业间构建起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区域板块经济优势。

  2、兢兢业业的基层干部队伍。该镇以效能革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干部素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强基工程”、“双带工程”、“农村人才双选双培”为载体,坚持民主、公开原则,建立了农村人才库,使村级干部有人可选、有才可用。适时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及时调整充实村级班子力量,按照“以人定事、以事定人”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增强农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推动农村干部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村级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

  3、恪尽职守的机关干部队伍。在“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效能革命”事务繁杂的现状面前,镇党委一方面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增强党员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统筹安排,人尽其职。阶段性重点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起一整套有效而灵活的机关运行机制,确保机关各项事务的正常开展。严格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争创实干、廉洁、高效的机关新形象,建立并完善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和学习考核制度,要求每一位干部以为民、亲民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好事”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3』『4』

  四、体察入微,勤于解民忧

  “人民利益无小事”,这是党政机关干部必须永远铭记的准则。镇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实际的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听民声,知民情。镇党政领导深入基层,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插村干部进村庄、访农家、听真话、办实事。在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镇农业示范景点建设凸现。全镇新增太阳村百亩大棚瓜蔬,汇南、镇南两个百亩名贵苗木、镇南百亩棚栽果树、以及3个千头猪场、2个万羽鸡场等9个种养殖生产基地,有效地加快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特色化进程。大力发展项目农业和质量农业。累计实施农业项目74个,总投资亿元。XX年,该镇通过了江苏省新型小城镇建设的验收;召良、叠石两个村被市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南、汇南两个村荣获“海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2、解民忧,释民惑。党委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把解决农民群众所反映的诸如新农村建设、干部作风、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问题作为工作的主题,一件一件地帮助解决,一个问题一个

  问题地抓好落实。园区办积极改进工作作风,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尽心竭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引发集体上访,机关干部积极沟通协调;为保护广大外来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自去年以来,镇调处中心共计帮助100多人次讨回欠薪50多万元;许多同志立足平凡岗位,将为弱势群体服务视作自己的终身信念,凭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竭尽所能为关怀弱势群体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3、帮民富,暖民心。为使农民更快致富,增加收入,镇党委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农优惠政策,加强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税的减免,财政涉农一折通的发放温暖了千家万户。该镇坚持市场带动战略,XX年,全镇完成三产增加值9亿元,年均增幅36。全镇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150家,私营企业226家,累计完成三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亿元。建成了苏北县市一流的叠石桥物流中心,叠石桥市场不断扩大,工贸园区建设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民营业如雨后春笋,全镇土地连片成方,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绣品之乡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五、任劳任怨,乐于讲奉献

  该镇有一支特别能吃苦,不贪图安逸的机关干部队伍。他们不与别人比安逸、比待遇、比排场,要和别人比贡献、比成绩。

  繁忙是三星镇机关的一个特点。由于企业多,外来人员多等特点,镇机关今年以来实行的是单休制,遇到防汛抗台、领导下访和开展以换届选举为代表的阶段性重点工作之时,连仅有的星期天也不能保证。今年开展的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效能革命期间,全镇干部全力以赴,人人都瘦了一圈。党政两套班子成员一年中真正的休息日更是屈指可数。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海门金花节暨叠石桥?中国国际家纺博览会”期间,会服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党政领导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仔细审阅方案,制订可行措施,坚持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凝难问题,良好的组织运筹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使博览会圆满完成。面对繁忙的工作,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只有一种执着的奉献精神。1234繁杂是三星镇机关的另一个特点。虽然镇机关内部设置了八大办公室的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机关干部往往是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重要哪里去。在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叠港公路和家纺城二期工程拆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意外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现场,都可以看到该镇机关干部忙碌的身影。正是这样一大批素质高、思想正、作风硬的优秀党员干部的存在,才使得如今的三星镇机关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忍耐也成为镇干部的必备素质之一。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忍耐就是理智、机智、沉着和自信。该镇机关干部在部分群众不理解甚至是故意找茬时忍耐,在渺茫和困惑的寂寞中忍耐。他们一切服从全局、一切服从群众,毫无个人荣辱得失,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该镇努力创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体系,提高自身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实现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第三篇:五好乡镇党委事迹

  文章标题:五好乡镇党委事迹

  ##镇“五好乡镇党委”事迹

  ##镇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57万。全镇现拥有省级企业集团2家,规模企业86家。2005年创造全社会总产值30.3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完成财政收入1.38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508元。镇系“全国重点中心镇”、“中

  国家纺绣品名镇”、“江苏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文明镇”和“江苏省先进工业园区”等称号。综合实力由2001年全市第七位跃升到2005年的全市第二位,连续五年评为“海门市综合实力先进乡镇”,2005年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

  一、科学连贯,恒于抓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始终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正确的决策思路与决策模式规划管理全镇各项事业。明确科学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加快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夯实基础,找准目标。镇党委立足现有基础,探索出一条适合

  三星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解放思想,以发展为硬道理,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分别达129.5亿元、128.3亿元和20.5亿元。通过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倾斜和政策、规费等方面的扶持,促进了规模企业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2005年全镇规模企业总数已发展到31家,其中超千万元21家,超亿元7家,进入市重点骨干企业4家。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募集资金,兴建了4.67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增设了家纺辅料市场,建设了高标准的三星南大道,大岛国际大酒店对外营业,家纺城二期如期竣工,老镇区楼群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配套,以一个新型人本工业化的小城镇面貌迅速崛起。

  2、克服盲动,科学发展。在家纺产业的发展历程上,镇党委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抓住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以及整合资源的发展机遇,坚持市场带动战略,促进服务业飞速快进。2005年完成三产增加值9亿元,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增加到3150家,私营企业226家,累计完成三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6.6亿元。叠石桥市场相继开发建设了家纺城一期、二期工程,总投资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扩大到30多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实现135亿元,绣女路餐饮一条街逐步形成,叠港公路初见成效,震蒙大道、被城北路、三星新镇区的服务业规划开始全面启动,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走上了一条以人为本、科技引导,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建设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小城镇发展之路。

  3、理念相承,矢志不渝。管理决策需要科学性,更需要连续性。该镇党委、政府对发展理念始终没有动摇或改变过。家纺生产是三星镇发家致富的传统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镇党委认识到发挥产业优势,打造集聚效应是老产业焕发新活力的必由之路。2002年该镇启动了工贸园区的开发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园区建成区已达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5.2亿元,进区企业总数达194家,总投资35亿元,累计用地2220亩。2005年园区工业产出规模达105亿元,利税16亿元,占全镇份额分别达81和80,先后获得“省示范工贸园区”和“南通市优秀工业园区”称号。2005年,该镇工贸园区

  在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中被省政府列入保留对象,并作为拟升格省级开发区的园区通过了省发改委的资格初审和社会公示,现正上报国务院审批。叠石桥市场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家纺产业的聚集区与辐射中心。

  二、迎立潮头,敢于创特色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特色是品牌的标志。没有创新开拓,就没有三星的今天。该镇党委长期秉持创新意识与领先一步的决策观、发展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的形成、提高、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动摇,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科技开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镇产学研活动深入开展,近五年来累计实施产学研项目13个,开发各类新品2000多个,申请专利25件,其中授权9件。截止目前,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组建率达85。2005年,叠石桥家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列入海门和南通市区域创新体系信息化项目。

  2、品牌战略亮点纷呈。该镇党委、政府采取企业主动,市场拉动和行政推动等综合措施,大力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五年累计注册商标200多件,6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获南通市以上各类商标名牌产品15个,其中2005年工商注册商标80件,5家企业通过iso9000和iso14000认证,获南通市知名商标2件,名牌产品3件,“凯帝”商标获江苏省著名商标。

  3、观念创新打造综合强镇。以“强基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扎实

  第四篇: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事迹

  XX乡有24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4124户,18920人,总面积209平方公里,耕地6.93万亩,人均3.7亩。乡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30名。

  今年以来,XX乡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的要求,坚持工业支撑、项目带动、典型引路,努力探索党建与经济工作的最佳切合点,不断加大“培”的力度,提升“带”的层次,推进了“双

  培双带”工程延伸和升华,促进了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立足乡情、发挥资源优势,选准了一条工业化发展的好路子。乡党委按照区委提出的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要求,依托乡域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为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大办工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工贸为主,集制革、造纸、建材、房地产、骨素、运输、餐饮为一体的工业化发展格局,以白坡村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以贤太、唐庄、吴坡等村为主的民营经济带,以前山村屠宰加工和后山村繁育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经济带已初具规模。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96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146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7.74亿元,全年地方性财政收入完成5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4元。

  二是配强班子、加大“双培”力度,构筑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乡机关积极开展思想作风整顿和“三比四看”主题实践活动,狠抓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干部作风的转变。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交叉任职”的办法,从私企老板、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中公开选拔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和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能人”担任村干部。今年以来,全乡共调整充实村班子9个,调整村干部17人,其中支部书记8人,村主任7人,全乡24个村班子中,发展型村班子达到13个,占54,现有的65名村干部中,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共58人,占89。村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采取乡党校职能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和致富能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力度。年初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乡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入党积极分子1600人次,先后有20多名乡村干部分别参加了省、市、区举办的培训班,全乡621名党员中,有80的党员把握了1—2门实用技术,在致富能人、产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7名,发展新党员16名。

  三是建强载体、提升“双带”层次,充分彰显党员先进性。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比办项目、兴产业、看支部在产业化中的主导作用;比收入、比贡献,看党员在

  奔小康中的带头作用”为主题的争优创先活动和“联户帮带”活动,共培养党员致富户386户,党员致富明星户116户,结成帮扶对子386对。按照“支部

  公司

  协会”、“支部

  公司

  基地”的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先后成立了白坡运输、贤太建材、二沟林果3个产业协会和贤太综合建材公司,吸纳会员110多人,带动农户达到922户。在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积极开展“争创红旗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挂牌服务”等党性实践活动,增强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推进党务公开为契机,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是优化环境、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乡域经济快发展。按照“成立一个领导班子,建立一个工作机构,落实一套工作责任制,制定一套激励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了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6340万元,占计划的61.1。福利制革厂整张革生产线项目,已完成投资820万元,建成了厂房2幢2400平方米,购置部分设备;总投资2800多万元的百兴大厦已建成,并于6月初正式开业;义乌商贸城项目,已完成投资680万元,完成规划设计、道路硬化和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太和电化厂原料生产车间项目已完成投资230万元,建成石灰窑3孔,生产用房8间120平方米,库房80平方米;鑫磊、开元两个石料厂已完成全部投资600万元,建成投产;石灰窑搬迁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新建石灰窑66孔,迁建墙粉厂3个;老林沟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加大宣传推介,积极招商引资;以二沟、湫池两村为主的水果、蔬菜达到100亩;后山村种草达到1000亩,扶持温棚养牛142户,已建成65户。

  六是创建典型、强化示范带动,党群共走致富路。坚持将典型培育与项目建设、产业开发、“三级联创”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典型的层次和效益。白坡村是全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村”和乡镇企业发展“十强村”,2004年又被省委命名为“双培双带”先进基层党组织。对这个老典型进一步进行巩固、拓宽发展外延,提升典型层次,使老典型焕发出了新活力。贤太村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好路子,在创优培育条件、强化宣传推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精心培育。除此之外还培育了福利制革厂整张革生产线项目典型,唐庄村民营经济发展典型。这些典型,在全乡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乡24个村都有了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和项目,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有了各自的好路子。

  第五篇:乡镇党委副书记的主要事迹

  乡镇党委副书记的主要事迹

  该同志于2011年4月调入某某镇,担任某某镇党委副书记。虽然调至某某不到一个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能迅速进入角色,有效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同。

  一、学习方面。该同志能够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各项农村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认真学习有关于“三农”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大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自我加压,不断要求进步,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正在省委党校读在职研究生。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大惠民举措,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该同志能够深切领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我镇现有4个新农村建设点,该同志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及工作考评要求,根据各建设点实际情况,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狠抓拆除旧房、改水改厕等与农民、农村密切相关的工作,超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已成功争取到3个点的改厕项目资金,切实为农民做了实事,使得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的目标深入人心。

  三、信访维稳工作方面。该同志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原则性强,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群众威信高。在镇领导的带

  领下,在全镇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对我镇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并能有效整合一切力量对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及时化解。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起,其它矛盾纠纷也正在高效调处中。

  四、包村工作方面。包村工作是镇党委政府整体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全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同志根据镇领导的安排,负责安仁村的包村任务。工作中,该同志始终将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包村工作首位,平时抓好村组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确保了所有问题不出村,消化在基层第一线;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该同志深入摸排对象,狠抓四术落实,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抓好计生政策宣传及计生服务,使计划生育工作排位由以前长期倒数,在短短一个月内提升到中上等水平。同时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村委会办公楼改建项目等正在运筹落实,建成后,必将极大改善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五、其它分管方面的工作。在党群政法工作中,该同志根据上级各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帮助各职能部门机关工作制定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并监督工作开展。同时还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改善老干部的福利待遇;积极建议并争取领导支持,改善党员副职干部的办公条件;维护团结同事,使全镇上下更加凝心聚力,确保全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O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篇四: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乡镇党委书记)

  XXX,男,汉族,XXXX人,19XX年X月出生,20XX年X月入党,19XX年X月参加工作,X市第X届党代表、第X届人大代表。自20XX年任X乡党委书记以来,在他的带领下,X乡党委被中共X省委评为20XX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X省纪委评为“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他个人在20XX年被X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连续两年在全县乡党委书记向县委常委会党建述职测评获第一名。

  创新方法推动服务群众。农民出身的XXX与农民感情深厚,他深知农民缺什么、想什么、盼什么。通过不断思考,他在服务群众中创新出一系列方法。主题活动创新。在X乡工作时,组织开展“1+5”主题实践活动,以“三联三帮”为活动平台,实行“联村级事务,帮抓组织建设;联重点工作,帮促经济发展;联百户群众,帮办群众实事”,以“五个一”为抓手,推进“一本手册、一辆单车、一个窗口、一份责任、一项结对”活动,实现了群众工作方法从心到行,收到良好效果。任XX土家族乡党委书记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县委“担当精神大讨论”活动,他组织开展“三听三改三提升”活动,通过听意见、听建议、听评价,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工作方法、改优监督激励机制,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工作措施求细。采取党委成员包片、班子成员管线,政府干部、部门单位联村,村干部分片管组、组长管

  户、党员联系到人等方式,建立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多向联系群众制度。从各部门抽调X名职工与政府干部一道建立公职人员联户制度(每名公职人员联系X个农户,群众有事可直接找联户人员),印制《干部民访手册》,联户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在下村入户时,对群众的家庭状况、生活生产、经济来源、享受优惠政策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详细记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汇总,限期解决或回复。这些措施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拆掉了“隔心墙”真正把群众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好的方法产生好的影响。“1+5”群众工作法,被《XX日报》宣传推介为“X现象”,在头版头条刊发“从‘一’做起赢民心——来自X县X乡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长篇专题报道,时任市委书记X同志批示“为我们X乡的干部服务群众动真情、见行动、求实效而拍手”。《X日报》也连续刊发四篇社论,《人民日报》对话栏目邀时任市委书记X同志并请XXX同志就群众工作作了专访。

  团结奋进带出过硬队伍。“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XXX深知,抓好一地发展,并非一人之功,必须有一支铁肩担道义的队伍。因此,他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出了一支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转变服务观念。意识观念决定服务态度,在一系列党建活动中,他注重改进学习培训方式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结对帮学等,使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为群众就是为自己、帮群众就是光荣。他多次把残联的工作人员接到乡里来为残疾人鉴定级别,帮助办理残疾人证件;他也经常带领政府及部门机关干部职工帮弱扶贫、捐资助学,动员全村党员

  帮助受灾户,鼓励党员筹资聚力帮助无房户建房等。这些活动,使党员干部真正树立了“我要服务”意识。激励奋进担当。组织开展“三比三做”主题活动,即“比觉悟,做群众的贴心人”“比作为,做人民的好公仆”“比能力,做基层组织的解难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力。从党委班子成员到党支部书记,到一般党员甚至普通群众都唯恐觉悟落后,积极帮助他人,也成就了一批典型,如X乡X党支部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X乡X党支部书记X被县委授予“标杆书记”,X乡联合村支部书记X提出“五个来找我”承诺等,在全体党员中,创先争优、积极上进已经蔚然成风。坚强组织队伍。他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程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要求,一批有文化、能致富的农村年轻人被吸收加入党组织,其中X名优秀党员还成长为党支部书记。除此之外,他还建立了党员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村党员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近年来,他所在的党组织党员评议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软弱涣散支部转化率达100%,实现了组织队伍培优培强。

  廉洁从政引领清风正气。“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这是XXX一贯奉行的理念。在党委会上,XXX经常说:“我们不是谋着做官,而要谋着做事,要做受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实事、正事。没有骨气、正气,干起事来就没有刚气。”在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硬实力”和综合“软实力”。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反思、带头整改,带领大家深入一线,并率先联系和创办党建示范点,带头结对帮扶,主动学习各项党建知识。在决策中,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从不搞一言堂,注重听取不同意见,进而形成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这使得领导班子能够凝心聚力、团结共事。“打铁还需本身硬”,他始终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做人低调热情,做事光明磊落,经济上干干净净,作风上清清爽爽。

篇五: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篇一: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20XX年以来,益林镇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大力强化党委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瞄准“打造实力益林,建设苏北强镇”目标,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条主线,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战略,大力实施“园区经济提升、特色产业培植、城市功能完善、高效农业发展”四大工程,全力谋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入、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大突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XX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投资9.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033.6万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047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8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20XX年以来,该镇先后荣获“中国特色经济魅力乡镇”、“全国百佳优秀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镇”、“盐城市50强重点镇综合先进集体”、“阜宁县综合先进镇”等国家、省、市、县奖项44项,连续四年被中共阜宁县委表彰为“五好乡镇党委”。

  今年3月22日,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江苏主流新闻媒体,对该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进经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社会跨越发展给予较高评价。3月初,盐城市50强乡镇综合排名揭晓,益林镇由上年的并列排名第15位上升为第9位,顺利实现

  了“进军全市前十强”目标。今年一季度该镇又在阜宁县率先实现财政收入、利用外资两项重要经济指标“开门红”。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在招引项目上抓裂变。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益林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围绕重大项目引进、特色产业培强、园区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化层次。突出重大项目攻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全镇的人力、财力主攻重大项目,实现了项目总量的裂变。全年新上江美彩印、中恒技改、恒润家纺、明月金属等5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已竣工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突出特色产业培强。围绕“四有三聚”要求,培强特色产业,对中恒公司、琉璃玻璃等特色项目重点培植,强化三套班子服务,实施重大项目挂钩服务责任制,鼓励企业挂大靠强和技改扩张。20XX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5个,占全年任务的115.4%。突出园区载体建设。抢抓交通工程聚集的机遇,全面提升园区形象,重点围绕全民创业园、食品加工园、玻璃工艺园、物流产业园“四园”,完善服务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特色园区,园区建设规模达3000亩,全年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

  ()二是突出城市建设,在承载能力上抓提升。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东城区、开发南城区、建设新社区“四区”并进的思路,全面提升经济承载能力。20XX年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达1.8亿元,先后实施24条道路4座桥梁1个隧道。重抓城市规划。突破集镇思维,树立城市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念,按照20平方公里、20万常住人口,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城市发

  展规划,初步形成了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发展格局。重抓城市形象。强势打造特色街区、花园小区、样板新区,积极实施组团式开发和节点式推进,先后投资1.3亿元改造老城区,新建8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淮海花苑;打通一环城市道路;投资2400万元建设振兴隧道,贯通南北纵轴线;拉开8平方公里南城区框架;投资5000万元新建益林初中,投资120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益都华庭、通达花苑、怡心花苑等小区安居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重抓城乡统筹。以城乡六个一体化为抓手,加大农民进城入镇的奖励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双置换”进程,目前申报双置换农户达743户,其中522户经县审查合格。强化杨集社区发展,积极实施亮化工程和市场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营造统筹发展新环境。

  三是突出三产发展,在完善功能上抓突破。依托益林商贸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三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高起点搞好规划。把三产服务业发展纳入益林城市化建设的重点,高起点规划益林三产服务业发展目标,按照“市场繁荣、创造特色、提高档次”的要求,编制益林镇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全方位做好配套。围绕“绿化、亮化、净化、标准化”的要求,先后改造提升了凯发大道、新兴路、建新路,重点打造了东城区餐饮、休闲区,老城区服饰步行街,为三产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大力度抓好引资。全面加快三产服务项目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了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10万平方米的中国玻璃城项目,投资4000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元新建面积5万平方米的大型室内封闭菜场项目等现代三

  产服务业项目,并先后有一批规模项目开业,推进了全镇三产服务业发展。

  四是突出农民增收,在高效农业上抓扩张。按照“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典型推动”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培植龙头典型。加大龙头典型的建设力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6个。千头猪场24个,万头猪场10个,10万头猪场1个。新建万只禽场60个和兴杨10万只生态禽场,樵农80万只鹅场。培植沿线亮点。因镇制宜加大沿线亮点培植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后在戴淮线、益杨线、杨罗线、益板线等沿线建设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同时,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新建稻田养虾3500亩,建成高效水产养殖基地5000亩,全力打造南北相连、东西相通的高效规模农业风光带。培植产业特色。以南部螃蟹水禽养殖基地为主,培植特水产业;以北部生态猪场、高效大棚蔬菜基地为主,培植特经产业,打造南水北经新特色。

  五是突出社会事业,在民生实事上抓改善。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实现了镇、村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中心全覆盖。以“一镇三中心”为龙头,教育事业实现了新跨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农村养老、医保,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城镇居民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应享尽享。以防洪保安为目标,农村桥涵闸站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强化安全生产,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重视信访稳定,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六是突出党建保障,在基层建设上抓创新。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镇23个村居村村建设了面积超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委员会和村级纪检委员,深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监督工作,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王楼村被省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抓好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委班子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农村基层先后开展的认标上岗、党日活动评比、双承诺等活动受市、县推广。围绕争创“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从机关下派5名同志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顺利完成23个村居党组织的换届工作,有力地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和督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二: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xxxxxxxx乡典型事迹材料

  20XX年,xxxxxxxx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按照“优粮棉、扩果蔬、增畜禽、抓市场”的总体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5757.4万元,同比增长20.3%;人均纯收入4953元,增收828元,同比增长20%。其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扩、缩、增”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乡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1、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增收格局初步形成。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总体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成小麦种植2.5万亩,棉花1.4万亩,多熟制1.26万亩,订单农业0.95万亩(其中订单色素辣椒6000亩,胡萝卜、洋葱3500亩)。加大设施农业资金、技术投入和外销力度,使棚均产值达到7300元。实现种植业总产值7853.9万元,人均纯收入2352元,同比增长16.5%。

  2、林果业经济效益逐步凸显。按照“改造、统一、提升、增效”的方针,强化“三分定植,七分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三肥四水”

  和病虫害防治、树型培养、嫁接改造,确保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做好核桃补植、定植工作和丰产示范园的建设与管护。建立完善技术服务措施,组建170人的林果业技术服务队,长年为果农提供免费服务。林果业实现产值3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136元,同比增长30%。

  3、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加大牲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品种改良,强化疫病防治,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狠抓饲草料生产、加工和贮存,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加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建设,进一步扩大养殖业规模,重点培育和扶持养殖大户,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养殖,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改造棚圈(舍)480个,改良牲畜28032头(只)。建成大畜养殖专业村9个、大畜养殖小区10个,培育大畜养殖户150户,培育十万只型养鸡专业村2个、万只型养鸡专业村9个,建成养殖小区9个,培育家禽养殖大户580户。20XX年底全乡牲畜存栏6.51万头(只),出栏4.14万头(只),家禽存栏5.92万只,出栏96.54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180万元,人均纯收入598元,同比增长17%。

  4、认真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带动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抓劳务输出工作当中,以提高务工者“双语”水平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依托县级培训,整合乡党校、文体中心、乡中学职业技能培训班教育培训资源,累计培训劳动力7400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68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累计转移劳动力75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982.6万元,人均纯收入528元,同比增长22.5%。大力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推动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乡二、三产业企业商户总数295个,从业人员1100人,实现总产值630.9万元,人均纯收入339元,同比

  增长12.3%。

  5、乡村面貌及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思路和目标,以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为动力,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合理布局,确定了4个抗震安居整村推进村,完成了4个村200户集中连片抗震小区建设任务。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668户(其中新建568户,加固100户),竣工率达100%,拆除危旧房屋690余套。深入开展以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五清、五改”活动(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带、清庭院,改房、改院、改灶、改厕、改圈),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6、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积极争取财政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200万元,实施了土地归并整理、防渗渠道维修、机井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建设、新农村住房建设、滴灌、土壤改良、防护林建设等项目,累计完成土地归并整理4600亩、维修防渗渠道7.03公里,新增机井13眼,新建高标准钢架结构温室大棚20座,实施节水灌溉项目3500亩,清理水渠136.4公里,维修闸口100座,修补乡村道路150公里,安装测水仪190个,实施“一池三改”修建沼气池320户,新增农村自来水入户200户,新增农村电网入户200户。

  二、全面落实各项维稳措施,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网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一是健全和完善乡、村、组三级群防群治网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组织巡逻240余次,开展大清查136次,出动人员3912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次。二是深入开展大宣讲、大声讨、大揭批活动,大力宣传

  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事迹,深入开展民汉干部结对子、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组织发动“三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等深入村(场)、学校开展面对面宣讲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6700余人次。三是全面开展“法治六进”宣传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月、乡党校干部培训、干群对话、“学习宣讲日”、便民咨询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发放维稳宣传材料2500份,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四是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落实“三管一加强”措施和宗教管理“两项”制度。评选出16座乡级“五好”清真寺和18名乡级“五好”宗教人士。五是狠抓安全生产,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增强群众的交通意识,保证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六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筹措资金9.6万元在乡政府修建设立综合服务大厅,村(场)设立群众事务代办点,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处理上访案件15起,化解矛盾纠纷54起,解决处理长期遗留复杂信访问题8起。

  三、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利用1个乡级“星火课堂”、24个“星火培训室”,大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21568人次,同时依托乡科技星火课堂,共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18期,共培训19897人次;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努力改善乡村两级办学条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改善教学条件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元,改扩建校舍、新建“双语”幼儿园总面积达6278.46㎡。乡村两级筹资310多万元修建了图书室、实验室、开水房、厕所共2133.7㎡,修建围墙2100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0%,中学适龄青少年入学率93.13%;三是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全乡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15.66‰以内。四是乡村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参合率达100%,发放医疗救助金25.87万元。为贫困户免费发放加碘盐27.54吨。投资150万元新建乡卫生院门诊楼,投资18万元改善了4个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五是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村(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队,农村文化生活繁荣活跃,现有文化大户12户,电视覆盖率达95%。出资16.52万元为乡文化站购置了演出服装、民族乐器、健身器材、投影放映设备。放映电影192场次,举办文体活动64场次,进一步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六是民政救济和社会保障更加深入,为低保户1032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总计206.086万元,发放面粉770袋,被褥100套,各种补贴和抚恤金3.25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促发展”工作思路,按照中央六个长效机制的要求,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抓手,完善工作措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在农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统筹安排学习工作,把集中学习座谈、面对面宣讲、走访征求意见等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的问题,做到“两不误,两提高,两促进”,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参学党组织41个,参学人员1784人(其中党员1039人,群众745人)。发放征求意见表2500份,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3200余条,经梳理后确定合理性整改意见238条。二是建立了乡党委全面负责、党员领导干部抓点示范、乡党建办具体直接抓落实、各村、站所、学校党支部具体实施的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全

  篇三:清原镇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开拓进取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

  ——清原镇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清原镇政府在市、县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双丰收,先后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全省民营经济系统统计先进集体、抚顺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抚顺市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XX年、20XX年全县各乡镇目标考核评比分列第三、第二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十强乡镇,并且位次连年前移,20XX年全市各乡镇排名第五位,20XX年全市各乡镇排名升至第三位。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本着“工业强镇”的发展理念,引进培育了一批骨干民营企业。规划建设用地1000亩的清原输变电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占地1万亩的北方农业风情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世界项目已洽谈签约。产业集群和重大项目的有力推进,为清原镇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高农业。以龙胆草、林下参为主的中药材“一县一品”产业发展面积2520亩。累计发展设施农业2280亩。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2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0.5亿元,年均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亿元,年均增长64%。

  加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清原镇政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将社会弱势群体不断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居医疗保险。城镇、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对低保重病家庭、贫困大学生、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施了救助。镇党委以

  和谐创建为契机,在全镇大力开展以“文明、平安、稳定”为主题的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两条主线”的责任体系。成立了镇信访办,制定来访须知、接访流程、信访工作站职责、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职责。投入88.6万元组建了30人的社区联防队伍,在镇派出所驻社区民警带领下开展社区治安联防工作,提高了打击犯罪行为的能力,营造了较好的社会稳定环境。

篇六: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张国胜,1973年生,**市人,2021年毕业于**轻工业学院无机材料系,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县**集团做化验员,xx年到**县**乡任乡长,后又调任杜堂乡乡长,xx年2月,张国胜任**镇党委书记。

  从城里人变成农村人

  在去农村之前,从小生长在城市、家庭条件比拟优越的他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农具里只认识铁锨和锄头;在去农村之后,他对庄稼、大棚、西瓜的病虫害门门清,他领着大伙重新分地,他身为乡长却到城里超市求人家帮助买西瓜,xx年碰上洪涝灾害,去采访的记者竟然不敢相信他就是乡长。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张国胜从**轻工业学院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毕业生,转变成**市**县**镇党委书记,他变得成熟、稳重了,他说自己很快乐,其实,这十年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想生气,就分地

  2021年7月,考上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张国胜离开**轻工业学院,回到家乡**等待下乡分配。那时候,年轻的张国胜可谓一腔热血,他拒绝了学校让他留校的建议,拒绝了鲁中监狱和**市海关给他的报道函,一门心思要到他最不熟悉的农村去开创一片天地。

  张国胜最早被分到**县一家乡镇水泥厂做化验员,每天面对枯燥的原料和数据,半年后,他被调到陈集镇政府,后来又做了陈集镇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从那时起他才真正开始与农村、农民打交道。

  年轻的管委会副主任很快被派去包村,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村里一个小队到了十年调地期,要重新分地了。

  小队只有四五十户人,但地有好有坏,还有人家嫁出女儿需要让地,张国胜就一遍遍往村民家里跑。跑一遍有的人不在家,跑两遍才知道分地大事要跟当家人说才行,这就得去了解这家是男人当家还是女人当家,等所有村民家全跑遍了,全同意分地了,这才通知大家去开群众大会。

  等人们陆陆续续来得差不多了,张国胜领着大家去量地,为了怕村民日后有意见,张国胜让所有人都看着,量好一块就立下桩子圈好地,然后再接着往下量。

  但第二天,村民们又找来了,有的人嫁出去闺女又不想让地了;有的人说地头有块废置两年的空地,这次也得拿来分;有的人说地我

  可以让,但地上载着树,你得赔偿给我;有的则说我那地里有坟头,谁负责迁走……

  张国胜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跟村委会和村里老人们商量,结果是再开会,再量地……等重新量好了,提意见的又来了,原先说话的话又变卦了……就这样,四五十户人的地分了整整两个月,才算尘埃落定。

  “村民那个反复呀,你今天把他说通了,回去家里人一说,明天就不成认,而且他们觉得你是镇里派下来包村的,说的话代表镇里,不合心意就要去上访,那段时间压力太大了。”张国胜说,从那次分地经历之后,他才深刻理解了“想生气,就分地”这句老话,真实的农村生活给张国胜扎扎实实上了一课。

  乡长卖西瓜

  xx年,28岁的张国胜被调到**县**乡当乡长,他也是当时乡政府班子里最年轻的领导。

  **乡企业少,经济不兴旺,但有种植早春西瓜的历史,不过面积并不大,张国胜就想把早春西瓜当成**村民致富的“敲门砖”。

  张国胜开始一次次跑济南,他找到一家西瓜研究所,请他们代为培育西瓜幼苗,并担任**乡的技术指导。

  西瓜苗培育好了,张国胜兴高采烈地带回**,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全乡五万亩土地上有两万亩种上了早春西瓜,就在他们梦想着能早日致富的时候,出事了,刚种上不久的西瓜苗出现了疫病,而且带有传染性,很快,大批大批的幼苗不行了。

  看到大片的幼苗茎部从发黑到腐烂,然后再断掉,张国胜的心几乎在流血。他想起了当初为了劝说村民种早春西瓜致富,他组织村民坐了十八辆大客车到寿光参观学习经验,农民穷啊,他们只吃了早饭就出发了,中午舍不得买吃的,晚上又没钱在寿光住宿,就开车连夜往回赶,虽然车上准备了一些面包火腿肠,但很快就分光了,有的村民饿得摔在了两米深的沟里,好半天才救过来……

  张国胜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苗烂掉,他到济南找专家、到**农业大学找教授请教,最后,山农大的一位教授来到**乡,给村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那些日子里,张国胜天天靠在田里,手把手给村民示范如何给幼苗涂药,蒙受了这么大损失,有些村民对这位乡长说话很难听,张国胜一声不吭,他说:“将心比心,农民把全家积蓄拿出来种西瓜,怎么可能再通情达理地跟你讲话呢?”

  在张国胜和乡亲们的努力下,80%的西瓜苗给救活了,虽然损失降到20%,但张国胜也不肯放弃,他又找到那家西瓜研究所,好说歹说又让他们无偿提供了20%的健康幼苗。

  终于等到了西瓜丰收的那一天,西瓜是保质保量了,可买家不认啊。张国胜就拎着两个西瓜去**的大超市,求人家帮**卖西瓜,超市的人谁也没想到,竟然是一个乡长在低三下四地求他们收下西瓜。

  在张国胜的努力下,**西瓜终于翻开了销路,大学毕业的张国胜看得比拟远,他给西瓜注册了商标,上网、上电视、参加西瓜协会……很快,“**青”西瓜大批流向了全国各地。

  蹲在北京街头招商

  “当时我左看右看,就没看出他是个乡长,”**《牡丹晚报》记者杜红发一直记得xx年洪涝灾害时见到的张国胜。那次,**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雨,**乡地势低,积水倒灌进来,造成内涝。杜红发到**时,雨水就在村边围绕,很多房屋、电线杆倒在水里,地里的棉花只露了个尖。

  杜红发来到乡政府,想找个人带他们去地里看一看,里面有个年轻人走出来,二话不说,从屋后拎起一双泥靴子就带他们上了路,一到田里,几乎所有人都认得他,都喊一声“乡长来了。”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杜红发的脑海里,他想不到,这个满身泥巴、一双泥靴的年轻人竟然是乡长。

  张国胜的好朋友李守卫则陪着这位张乡长到北京蹲过大马路。那时候张国胜刚当乡长,他听朋友说清华大学下面一个厂子想扩大生

  产,就赶紧跑了过去,并请朋友李守卫同去“长长眼”。谁知到了北京一谈才知道,人家只是有这么个方案,什么时候实施还不一定。

  张国胜不甘心,他就在清华大学门口守着,看能不能碰上个招商引资的时机,“我们就蹲在清华大学门口,看着大城市里人来人往的人流,天都黑了,张国胜还是不死心,那种感觉……”李守卫对记者讲。

  当然,那段有些盲目的时期早已过去了,如今张国胜对招商引资已经非常熟悉和内行,再提起所受的那些委屈,张国胜只是淡淡一笑,他说:“以前这些事我已经记不得了,我只记得这些经历积攒了感情,积累了经验。”

  十年时间,把张国胜从一个城里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张国胜把他的经验总结为两条:“一是不管干啥,都要对得起职责良心;二是随遇而安,心态要保持平衡,积极适应环境。”

  “农民朴实、正直、可亲,一旦熟悉了,干农村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张国胜笑着说。

  关键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关键词:事迹材料

  编号:41274

推荐访问: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先进 乡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