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7篇)

篇一: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实验是探究真理的基础,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有了实验,人们才能把猜想变成科技的现实,让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当下学校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会动手、会动脑,所以现在小学开设了科学课并配备了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充分的利用了现在的资源优势,抓好科学课、上好科学课。科学的内容纷繁复杂,好多涉及到实验,牵涉到学生动手的问题。关于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无所知、脑子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怎样做,做实验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等。作为一名科学老师面对现在活泼好动的学生,我是这样研究我和学生的科学实验课的。

  首先明确任务,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比如老师的演示实验必须原理正确,装置合理、科学、直观、醒目、可靠、重点突出。操作要正确规范,注意示范效果,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实验,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要特别警惕,防止事故发生,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要以实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兴趣,进而愿意学、乐学。其次让小学生知道实验室的功能及实验操作基本注意事项。然后有目标的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

  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面对任务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第一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使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如实验守则一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熟记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二要有秩序地进出实验室。实验时要做到“三定位”(即定组、定位、定仪器),实验过程中,不得喧哗,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三实验前,要核查实验的仪器、药品和器材是否齐全,发现缺少,应立即报告老师给予补齐,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动用仪器和药品。四实验时,必须接受教师指导,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五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有事故迹象,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报告老师。要爱护国家财产,不得无故损坏仅器设备和浪费试剂。六实验完毕,应清点仪器、药品、器材,严禁私自将实验物品带出实验室,否则要加倍赔偿。七实验后,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按时交实验报告。八实验室是教学公共场所,要轮流值日清扫,保持室内整洁。第二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室相关资料和一些科学家做实验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亲见一下很多科学家的成功都是从无数次的实验中得来的。例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经过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历经五年多时间的研究制成了水银温度计,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华氏温度计,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可

  以更新空气等。第三让学生去实验室亲身体会做实验的乐趣和动手的能力以及科学学习的严谨性。

  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学习、引导和锻炼,有了一定的收获。第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第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科学用语,比如三年级科学书中对植物和动物的了解,四年级书中对于电的知识的认识,以及平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电和如何节约电资源等等。第三学生都能遵守和执行科学实验室的常规。第四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如观察依靠我们的感官,眼看、鼻闻、嘴尝、耳听、手触摸。

  标准化科学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科技素养活动的开展,学校现代化实验室的建立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学生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目标,为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我们师生将为之继续共同努力。

篇二: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小学科学课如何开展实验教学

  吴学海

  【期刊名称】《读与写(上,下旬)》

  【年(卷),期】2017(014)026【摘

  要】新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总页数】5页(P29-33)

  【作

  者】吴学海

  【作者单位】宁夏贺兰县金贵镇潘昶小学

  宁夏

  贺兰750201【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落实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成效2.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的相关对策3.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如何开展实验教学4.有效开展科学课实验教学5.有效开展科学课实验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实验教学

  摘要:小学的课程设置当中开设科学这一门课,教育目的主要在于为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启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在具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上采用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开展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及开展措施进行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那么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也没有办法取得更好的成就,为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小学科学所培养的科学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要更加重视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是养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而运用实验教学是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要重视小学科学课堂当中的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设计的实验内容要具备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本身处于具备强烈好奇心的时期,对于周边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事情都有着一探究竟的想法。教师在科学实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这一特点融入其中,结合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更加具备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创设出符合学生审美的教学情境,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与此同时,也要在有趣的环境中为学生明确好课堂实验的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实验为切入点更好的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思考。

  《科学》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已经具备的材料吹出尽可能大的“泡泡”,并且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在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之后就能够更加专注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了。

  二、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探究性实验的方式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实验方式是与此门课程的特征相符合的,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探究性实验相对应的还有一种是验证性实验,两种方法的运用范围以及原理都是有所差异的,探究性实验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先采取实验的方式对未知内容进行探索,从而通过实践的方式得出结论,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会发现与假设结论不同的新发现,因此有着指向性不强的特征。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在一开始就坚持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尊重科学、爱护科学。

  三、教师提前准备多样化的实验材料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既然选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那么首先教师要准备的就是相应的实验材料。学生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会让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收集,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满足自身的假设验证。

  具体的准备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对教材中配套的实验工具箱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开展分组实验;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前列好工具的使用清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行准备相应材料;③区分出学生无法准备以及教材工具箱里不具备的材料,由教师本人自行准备。通过上述的方式收集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材料收集的会越来越多,对之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也会具备更多的帮助。

  四、运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实验的关键点就在于在具体的教学课堂当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保证课堂氛围的民主性与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保证课程实验在内容、方法与教学设计领域的开放性。以《摆》这一课程为例,课本上的内容主要是去了解和掌握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在此基础上去明确出现“摆”这种动作的原理以及产生快慢的影响因素,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支架、细线、钩码、秒表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之后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做一个摆,并且需要达到每10秒摆动20下的要求,这个实验完成之后能够让学生在在实践过程中明确有关“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得到知识的学习之外,学生对于自身完成实验得出结论的成就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能够提升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与主动性,更好的帮助他们开展之后的学习。其次,在课堂的教学空间角度加强其开放性,也就是将课程教学从课堂内部转移到课堂外部,更多的将相关实践活动安排在大自然环境之中。因为科学内容更多的是在对大自然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如果课堂教学能够做到回归大自然,做到校内校外的紧密集合,那么对整体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

  五、开展小组合作化学习助推实验教学发展

  合作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赢,同时通过合作能够更清晰的认知到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优势与能力,更好的对其进行锻炼。在科学实验教学当中融合小组合作模式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实验教学的发展的,因为不同的学生之间在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都是各有不同的,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分层式教学。

  由此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够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实验能力较弱的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再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之外还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最终获得整个小组的共同进步。

  六、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当前的教学进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主要发挥的是主导与引导的作用。小学科学的学习最为主要的目的就在让学生在收集、处理相关的材料、提出相应假设之后,通过观察与创新实验的方式探索结果与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主动去提出假设、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完整的经历整个实验过程,从而提升创新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实验教学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是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进程中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去加强实验教学的发展与运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科学知识与实验的学习,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重庆大学,2019.

  [2]邓涵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杨丽佳.基于论证理论的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20.

  -全文完-

篇四: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教学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教学

  摘要:实验是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方法、手段。实验室理应成为学生科学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究,共同的去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

  实验

  实验室

  动手

  探究

  发展

  科学知识来源于大自然,现已获得的科学知识是我们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方法、能力和精神)。纵观青岛版小学科学3至6年级的教材内容,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改变了过去“自然”科目的内容呈现方式,许多科学知识、科学道理,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是被动的,他不会从心底里去接受它,认同它。现在的科学教材,它没有直接告诉你问题的答案,甚至一节内容过后在书上你都很难找到问题的结论,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究,共同的去进行实验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鞭策,它迫使我们要主动去寻找问题的根源。通过总结我近几年的科学从教经历,我深深地感悟到,“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引用一位著名学者的一句话“没有实验不要走进学生的科学课堂”。

  实验是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方法、手段。实验室理应成为学生科学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正如有老师讲过,大自然是沉默无语的,我们把做实验看作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对话,正是这种对话,迫使大自然做出回答,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这种场所——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去展现各自的才华。

  当然,这给我们老师也提出了许多更高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一件事情能否做好,要看你怎么样去看待所做的这件事,也就是你有没有完成这一项任务的责任,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有去完成这份任务的强烈的欲望,让自己不怕困难义无反顾地积极去完成。科学实验的准备是一个复杂而又繁锁的事情,要明确实验教学要求,要准备实验器材,有时,一个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如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用天竺葵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等)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去做,这没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没法完成的。

  二、要有强有力的知识构架去保障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已先得有一桶水。要想指导好学生去做实验,自已得先做无数次的实验,在自己具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之后,在掌握了本次实验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实验现象之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做小学科学教师的,要不怕麻烦亲自动手去做,不能只讲不做,夸夸其谈。要养成科学严谨的作风,用事实去说话。

  三、要把握好课堂

  课堂是一个奇妙的舞台,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他们的聪明才智需要我们老师的细心呵护!教师要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作为研究课?你想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可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在确定目标之后,怎样落实?要给学生充分提供实验探究的时间,细致思考实验探究的过程。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想法,对有欠缺的,不能盲目否定,要积极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要多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挖掘,而不是老师的“一堂灌”,为学生动手实验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不是一般的“走秀”。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科学教师必须在科学课上尽力给学生开放探究的时空。这个时空主要指学生进行探究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但不局限于平时学习的教室和上课的40分钟。有必要时可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

  例如,五年级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蚯蚓的生活习性,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以及如何维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进行“闭门造车”式地学习,那么学生自然很难真正地进行实践探究。因为,无论是绿豆的发芽,还是生态瓶的维护,或者对蚯蚓的观察,都不可能在教室里和一节课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时,至少要考虑三个步骤:首先,要了解学校和学生其他生活范围中适合开展学习这个内容的环境,尽力给学生开放更多的时空;第二,要根据实际条件在教学方案中制定出学生探究的时间和地点,并提出相关的探究要求;第三,让学生根据方案的要求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一个个具体的探究活动。

  四、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设置

  教室是很难让学生展现动手能力的,尽力为学生开放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是要注意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例如在家中探究时,水、火、电、利器等都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教师要强调和引导学生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探究,逐步让学生探究过程中学会自己如何保护自己。

  二是要挖掘探究时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周边人群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和经验是有限的,例如在探究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时,如果有学生家长在自来水公司的,教师就可以请家长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在调查校园内的动植物或大自然的动植物时,可请花园或动物园的园丁,帮助指导,这样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有的教师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监督学生探究的过程。而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每一次探究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反馈交流,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

  五、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

  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且不说不可

  能让学生离开教学计划来“自由”,即使可以,有的学生要“自由”地向东,有的学生却偏要向西,教师也就无所适从,课也难上下去了。

  我们教师还要做的事是,指导学生多练,对学生多鼓励,多宽容,多引导。我们要认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一种训练,是通过训练让学生敢提出问题和会提出问题,不是由学生来决定学习的内容。由于进入新课程时间不长,学生不会甚至不敢提出问题是不奇怪的,正因为他们不会或不敢才要训练。原来提出研究问题的权利一直被教师“把持”着,怎么能够一下子就把这个重任甩给他们呢!我们要明确这种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了事,而应该是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机会让他们积累感性知识,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打好基础。

  总之,普及实验教学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与手段,实验室将会是学生形成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场所。从现在起,就多给学生一个实验的机会,给他们的人生一个探索自然的舞台。

  徐增亭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威远县铺子湾镇小学校

  刘平

  【论文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现状

  解决措施

  【论文摘要】:小学科学是针对小学生了解最基础的自然知识的一门学科,而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如何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是值得科学教师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小学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如同初

  中物理等自然学科一样,仍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启蒙课程,因此科学课是实践课,教学时离不开实验教学课的有效开展,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文】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硬件层面:学校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器材、药品的配备,对实验课的开展有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的城区学校学生人数较多,但实验室、实验器材等暂时还无法满足;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硬件设备、设施比较落后等诸多原因,使很多实验课无法有效的开展。

  (二)、教师认识层面:有些教师对实验课的开展认识还不到位,如有实验课开展对科学课教学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效果;实验课堂上学生难以管理、安全压力;实验课前要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并摆放,课后要收捡器材、药品等十分繁琐。甚至有些学校领导对实验课的开展也认为没有必要等诸多因素,也使实验课不能很好的开展。

  (三)、学生意识层面:学生对实验课绝大多数都是好奇、好玩的心态,进入实验室对实验器材、药品充满好奇心,还有些学生不停的摆弄器材,相互争抢、打闹,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没有合作意识,不认真听从教师的讲解、安排,甚至完全不按教师的要求乱做实验;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这些都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实验教学的目的不能很好的达到。

  二、解决措施

  (一)、学校领导、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校的角度可以尽可能的安排经费提高实验教学条件,也可以充分调动教师自制实验器材的积极性;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认真做好了小学科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获得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以及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认真地抓好科学实验教学,是每个科学课教师不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运动等;靠耳听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靠手摸物体的冷热,表面的光滑、粗糙以及其它质感;靠手捏、掂去感觉物体的软硬、轻重。这样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三)、教师要重视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与提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消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铁钉生锈了”这一实验中,首先要学生对没有生锈的铁钉和已经生锈的铁钉进行观察,观察后要求学生对铁和铁锈从颜色、光泽、软硬等角度去找它们的不同点,同时请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教师请每个实验小组将归纳总结的内容在课堂上讲出来后,全班各个小组之间再一次进行讨论,然后教

  师再总结得出答案;这样可以充分的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有效的实验过程中来,并充分的培养他们的观察、归纳、总结、合作、表达能力。当学生已经对铁和铁锈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铁钉又是如何变成生锈的铁钉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

  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

  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驱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他们学习的程式化、机械化倾向。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的时间,以及给他们足够的实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科学小探究,“开放式”的讨论等。如在“蜡烛的变化”这一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都见到过蜡烛,也看到过蜡烛燃烧,有些同学可能仔细观察过蜡烛燃烧有什么现象,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大胆地预测和猜想,因为预测和猜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刚才学生们交流的内容,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验来进行观察,并且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验证与刚才讨论的是否一致。同时有很大可能学生在实验中会提出问题,这说明是他们进

  行深入思考的结果,也许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成问题之处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体现。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实验具有典型性,它可以创造一个实实在在的,排除外界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们集中精神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的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和规律;实验具有重要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没有压力,思想放松,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自觉主动地学习。实验不仅能观察现象的全过程,进行定性研究。实验教学的这些特点,能使孩子们顺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

  (五)、动嘴表达,说出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说出实验观察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结果,这样教师才知道他们做实验的结果是否正确。实验结束以后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说错的让其他的学生发表对此的看法和见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形成了一种活跃、有趣、轻松的课堂环境,而且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猜想假设、主动探究、交流讨论、自主思考、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未知的能力。在科学教学时,只有把新的教学理

  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三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基础教育,担负着儿童科学启蒙的重任。小学科学实验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不仅能使儿童有效的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爱好,使儿童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下面仅就自己的实验教学工作谈几点心得:

  一、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环境对人的意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在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注意到了环境育人这一因素,把实验室布置的就如同科学的殿堂:黑板上也贴着:“探究、发现、创新”六个大字,墙上挂着中外科学家的巨幅画像,及实验规则和方法。后面的墙上挂着巨大的展板,上面有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的画面,有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巨幅画像。四壁洁白如雪,实验器材摆放整齐,一尘不染-----,这样的环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发着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加强仪器管理,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

  只有把教具分类清楚的摆放在教学仪器柜里,才能用时快速地找

  到,高效地服务于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我把我校的数学、科学类教具按照《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顺序从一号柜往后依次摆放,同一柜教具按“小件在前、大件在后、左低右高”,上下层教具按“小件在上,大件在下,轻件在上,重件在下”的规则作近距离的调整,再填写标签贴在仪器柜的每一个层次的左上角。教具这样摆放,既美观大方,又可以快速地找到。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资料建立保存工作,为课程改革打基础。建立好各个实验教学的资料,把以往实验教学中的各种表册保存起来,作为今后实验教学的参考资料,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为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为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学期初我都及时制定《小学科学实验计划》、《各年级实验目录》、《实验室工作计划》等十几种计划和安排,然后实验教师、科学教师共同研究,填写实验准备报告,科学教师填写周实验计划并提前一周交给我,我根据以上表册做各项准

  备工作。做分组实验的时候,每个小组有一名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课后实验教师、科学教师共同填写实验登记表。

  以上各种资料学习终结时装入档案盒中,放在资料柜里,妥善保管,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四、自制教具,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受经济条件制约,现有教具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动手,自制教具。

  多年来我自制了“风的形成演示箱”,“液体热胀冷缩实验瓶”,“空气热胀冷缩演示瓶”,“二氧化碳制取瓶”等40多种教具,发动学生自制“反冲现象实验器”200多件,弥补了学校现有教具的不足。

  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更上一层楼。

  小学自然教材十二册第十四课《日食和月食》,由于所介绍的知识和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难涉及,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虽然“三球仪”可以演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但是它很难反映其现象。我在教学中运用Flash6.0制作了一个CA1课件,清晰、动态地展示了日食和月食的过程及成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收到了很好的教

  学效果。

  六、做好每一个科学实验

  1、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1)填好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提前两天,将通知单交给实验员准备仪器用品;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实验通知单交给实验员准备仪器用品。

  (2)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与用品。有的实验用品仪器室里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因地制宜选取或自制。例如,“风的形成演示箱”,就可以用饮料瓶自制。

  (3)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只有恰当的方法,才会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例如,日食和月食的实验,利用三球仪来演示,就没有利用Flash6.0CA1课件演示的效果好。

  (4)每一个实验在课前都要试做,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二氧化碳有灭火作用”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倒二氧化碳蜡烛即熄的现象,这就要找出原因,反复实验,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再如,“氧气助燃”的实验。烧红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实验很难成功,这就要向学生说明原因。以免临堂失措。

  2、实验之中要正确引导启发

  (1)实验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组织学生探究实验的结论,使科学结论形成书面语言。

  (3)指导学生填好实验报告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4)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单,搞好点评,按年级保存。

  3、每次实验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制定出改进方案,以便提高以后的实验水平。并将反思形成书面材料保存起来,以备后用。

  七、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在我们农村小学,近几年实验教学虽有所发展,但在一些小学,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实验条件还很差,实验室和仪器室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利用起来,造成了有的小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实验课。另外有的科学教师的素质也不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自然教师。这势必给实验教学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使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培训科学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施实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之,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要我们有竞业精神,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就能把实验教学搞好。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摘

  要: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探究;创新;科学实验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性,努力将实

  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空气的热胀冷缩”“水珠从哪里来”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

  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

  “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虚实互补,优势互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却茫茫然了。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参考文献

  [1]严闯.对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初探[J].学周刊,2014(10)

  [2]金伟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J].浙江教育技术,2010(02)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县教育局电教馆: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有了全面提升,今年我校建成了小学科学实验室,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现将我校科学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防范意识,对易损、易坏仪器要特别小心,注意轻拿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耗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本期新增了2个教学仪器柜,改善以前实验仪器摆放严重拥挤的状况。前半学期,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仪器类别、编号进行分柜、定层摆放,制作了仪器分类、分柜、定层柜卡,粘贴仪器标签,以便实验教师仪器的借用。

  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

  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账册表册资料的整理

  对新购入的实验教学仪器及时进行入账,各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提前两天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用后及时归还,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表现不佳。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处于观望状态,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有些实验的操作失误,实验效果不佳。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科学实验专业教师紧缺,因而影响实验教学。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须努力,不断改进。

  2016年11月18日

篇五: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怎样引导小学生做好科学课的实验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而实验能

  力正是创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

  课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近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

  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

  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引导小学生做好实验呢?

  一、怎样才能引导小学生做好实验呢?

  1、首先明确实验目的。

  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

  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

  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

  个实验。

  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

  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

  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

  3、再则明确观察任务。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又不

  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

  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

  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

  4、最后明确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

  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我们

  教师可以针对“现象→结论”推导的难易程度采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

  二、实验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1、注重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就是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使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

  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当然,小学科学

  实验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要

  求学生拘泥于科学家的经验,也不一定模仿书本的介绍,只要学生自己设计的方

  案能够证明他们的研究课题就可以,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

  2、注重扶放结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要领。对比实验目的是用差异法得出事

  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实验中现象反差大,揭示自然事物的规律性明显,学生易于

  理解和接受。但自然事物的性质是多方面的,其变化也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他们一般难以区分交错复杂的变量;同时做

  对比实验时的操作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简化的、直观具体的实

  验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在确定一个因素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控制其他因素完全不

  变,一个条件一个条件或一组一组地去研究去实验,这是对比实验成功的关键。

  (2)指导学生规范化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技能,是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

  全的必要条件。中年级很多实验和所用工具仪器的操作步骤都有规范化的要求,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

  在学生初次做这类实验或初次使用某种仪器时,教师一定

  要讲清操作次序,指导学生一步步按规定操作。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实验应由教师

  先做演示,这要求教师的实验演示必须严谨科学并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促使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提高对自身操作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为了提高

  学生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实验小组,认真指导,及时纠

  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做法,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3)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仪器性能,以及预测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

  行实验设计。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忠实记录、整理器材的习惯;

  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实验完成

  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实验过程,可以让全班学生对比看;

  对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较差的同学,不要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儿,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

  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年级阶段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回答“为

  什么”、“是什么原因”一类的问题,学会表述事物的因果关系。教师的引导作用

  应体现在对学生研讨进程的把握和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同类

  事物个别特征的大量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共同的特征,形成科学

  的概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把各种观察感

  知依次加以分析、推理和综合,才能逐步推导出关于空气成分及其性质异同的正

  确结论。否则,学生是无法独立地和顺利地进行逻辑思维,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

  概念的迁移的。

  3、把握难易梯度,注重保护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

  无难度的、平淡的实验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降低和注意力的分散;同样,要求

  过高、难度过大的实验也易使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

  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步子,把探索过程

  分解为具有内在联系、坡度恰当、拾级而上的递进式探求环节,使探索过程具有

  渐进性、连续性和积累性。特别是对于相关因素有很多、假设可有几种、实验目

  的也可以多样的实验课题,可以安排由学生设计部分环节的实验,由学生自选与

  教师分配相结合,确定研究子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讨论,筛选出有必要

  性和可行性的实验方案,然后再实施实验。

  通过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环节,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思维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既保证实验过

  程的时间和空间,也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

  总之,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做好科学课的实验,应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

  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对实验课的喜爱,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不断

  创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应用,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六: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的,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的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精心准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创造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上每一节课前,有些材料可以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再由教师收集。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一些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且有实用价值的教具。

  二、组建小组,科学搭配探究的伙伴。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易于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不同的合作伙伴会有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在科学探究前先组建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

  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的过程,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

  学生实验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习、验证、探究科学规律,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操做,提高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正确、规范的操作并非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可边演示操作,边讲解要领,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直观刺激,形成一个感性认识。在学生熟悉操作流程之后,再进行亲身的体验,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如,在“如何使用酒精灯“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学生一开始就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吸引,并随着教师的操作进程产生种种疑问:为什么用火柴,而不用打火机点灯芯呢?为什么用塑料灯罩灭火,而不像吹蜡烛那样吹灭酒精灯?为什么塑料做的灯罩不会被烧坏?为什么灭完了火还要将罩掀开一次呢?等等。随着老师的讲解,这些疑问一一得以解决,学生在接下来的亲自操作中就能够按部就班,通过实践掌握这些操作技能。

  四、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自主探索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想出一些新办法,这些办法有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有的则可能较为合理。因此,要充分地让学生“玩”,不要怕“乱”。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这些实验之前,可以将实验原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依照有关原理设计实验,然后交流汇报;也可以先让学生探索,遇到疑难时,教师

  再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然后指导学生应怎样继续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把该怎么实验布置得一清二楚,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如,在上《种植我们的植物》那节课时,让学生准备了足够的材料,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播种。有些小组直接仿照家人的做法和自己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也有的小组先在书上查找相关资料,明确播种的步骤,再开始操作。还有的小组还不知如何下手,操作过程七拼八凑的。实验时教师要随时巡视,适当引导。

  五、切勿忽视实验时的个别指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高低不同的智力水平,在同年龄的学生中也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如在《种植我们的植物》的实验教学中,有的小组仅用几分钟就播种成功,有的小组却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或观看别的小组实验后才能完成实验,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允许的。教师巡视指导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启发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帮助那些进展较慢的小组,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在活动中学有所得,缩小与其他小组的差距。

  六、及时反馈,适时评价

  学生分组实验要及时组织汇报反馈、总结。反馈时,既要让优秀的实验小组作典型发言或操作示范,也要尽量让各小组多发言,共同讨论,互相交流实验的收获和经验,共同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的反馈讨论在有充分的事实条件下进行,由浅入深,由精到细,由不准确到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并说一说部分小组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课堂就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

  对于科学课,教师要精心策划实验活动,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既主动又规范,既积极合作又感到愉悦,从而全面提高实验质量。

  四、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自主探索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想出一些新办法,这些办法有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有的则可能较为合理。因此,要充分地让学生“玩”,不要怕“乱”。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这些实验之前,可以将实验原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依照有关原理设计实验,然后交流汇报;也可以先让学生探索,遇到疑难时,教师再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然后指导学生应怎样继续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把该怎么实验布置得一清二楚,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如,在上《种植我们的植物》那节课时,让学生准备了足够的材料,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播种。有些小组直接仿照家人的做法和自己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也有的小组先在书上查找相关资料,明确播种的步骤,再开始操作。还有的小组还不知如何下手,操作过程七拼八凑的。实验时教师要随时巡视,适当引导。

  五、切勿忽视实验时的个别指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高低不同的智力水平,在同年龄的学生中也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如在《种植我们的植物》的实验教学中,有的小组仅用几分钟就播种成功,有的小组却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或观看别的小组实验后才能完成实验,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允许的。教师巡视指导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启发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要花比较多的时

  间去帮助那些进展较慢的小组,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在活动中学有所得,缩小与其他小组的差距。

  六、及时反馈,适时评价

  学生分组实验要及时组织汇报反馈、总结。反馈时,既要让优秀的实验小组作典型发言或操作示范,也要尽量让各小组多发言,共同讨论,互相交流实验的收获和经验,共同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的反馈讨论在有充分的事实条件下进行,由浅入深,由精到细,由不准确到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并说一说部分小组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课堂就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

  对于科学课,教师要精心策划实验活动,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既主动又规范,既积极合作又感到愉悦,从而全面提高实验质量。

篇七: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小学科学如何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

  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呢?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如果只是为实验而实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会让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是不会获得科学知识的。

  2、明确观察任务

  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等,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3、实验的规范性

  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全强地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这样让学生养成规范的科学实验的习惯。

  4、注意小组合作实验的有序性

  小组合作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调控: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②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③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用讨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④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共用增长。

  二、实验,以学生为本

  在实验教学中,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不但能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探索问题,而且要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究之中,让学生在“做”中探求新知,亲历过程并成为“发现者”,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1、多进行分组实验

  课堂实验中,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难以自觉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要求把大量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主的分组实验,即组建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新知,获取必要的感性体验,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养成。

  2、以探究性实验为主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样做。《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3、提倡开放式实验

  一般实验的表现首先是“实验目的”的强制性,作为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实验具体目标不因学生实际而改变;其次是实验步骤和顺序的固定性及实验方法的单一性。这样做,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倡导开放式实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限制、提示或暗示。教师要做的只是把问题交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和类别的器材,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所能利用的器材,自己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步骤),并从中选出一种最好的。

  4、重视积累实验过程的体验

  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关于实验本身

  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过于看重知识的掌握,或仅以此为满足。实验的重点是“做”和“学”的活动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做”和“学”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大收获。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是实验中器材不足,材料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上好科学课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感知自然现象,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教学动植物,水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自己亲手采集样本,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教学的知识和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起来,

推荐访问:小学科学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 实验 小学 如何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