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

六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六十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当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中国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共和国六十年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六十年团结奋斗,我们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共和国六十年辉煌历程和光辉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

振兴中华,赶上世界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纵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中国的六十年前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后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变革与创新,凝结亿万中华儿女一个多世纪以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开创了现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灿烂前景。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间,中华民族走过了历史长河中最为屈辱的一段。抵御外侮、变法图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面对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上下求索,进行了反压迫、反奴役、反侵略的英勇斗争,书写下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悲壮一页。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使人民走上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使社会主义中国更加自信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中国六十年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六十年光辉历程,凝聚成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未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时代,一个开拓未来、创造历史的时代。目睹我们国家沧海桑田的巨变,亲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航程,时代给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亿万人民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的六十个印迹

六十年,无数片段编织成了中国人的回忆。六十年来的几代人都在为着解放富强民主文明而不断努力着。我们有幸生于这样的盛世,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让我们在共庆欢乐的日子,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六十个时刻。

开国大典(1949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汽诞生(1953年):1953年7月15日,长春孟家屯,毛泽东亲笔题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被安置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仪式”的中心,孟家屯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大喇叭反复地播放,“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规模空前的建设工程开始了!”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下线。在1958年5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乘坐5月12日试制成功的国产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

万隆会议(1955年):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第一个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当时,与会的大部分国家对新中国还抱着疑虑甚至恐惧的心态冷眼旁观,一些国家在大会发言中甚至造谣攻击新中国。大会第二天,中国总理周恩来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坛、从容不迫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周恩来的推动下各国代表增进了解和尊重、同情和支持,成为中国的朋友。这次会议最终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即《万隆宣言》,这次会议的健康精神又被称为“万隆精神”。

简体字(1956年):从1956年1月份起,《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接踵出台。简体字的推广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进步之一。因为有了简体字,使得中国文盲的人数迅速下降,让人们识字、认字方便了许多。

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第一座长江大桥,之前火车都要拆散上轮渡过江,最快也需五个多小时。

中科大成立(1958年):建国之初急需大批尖端科技人才,特别是新兴边缘科学技术领域。1958年初,北京地区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出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都表示赞成。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等系。

大庆油田(1960年):铁人王进喜一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感动、激励了几代人。当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以王进喜为代表大庆石油人凭借着“大庆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之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相继开发,彻底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四个现代化(1963年):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它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基本实现小康。如今我们的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原子弹爆炸(1964年):1964年10月16日,随着罗布泊的一声巨响,美国被迫接受了一个新的核大国已经崛起的事实。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