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成为物理教师广泛关注的课题。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等方面。

一、实施实验规程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科学作风是人们在工作或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它具体体现在物理实验规程中。物理实验规程是指实验中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它是从实验操作中总结出来的,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是操作的一种必然。符合操作规程,就能避免错误,减少误差,使实验顺利进行。

(一)遵守物理实验规则。学生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如:保持室内整洁,爱护实验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大声喧哗。实验完华,整理仪器,做好值日,以此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二)履行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一是实验前的准备。教师准备实验:(1)准备仪器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准备仪器。准备仪器时,既要考虑仪器的误差范围,又要考虑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储存度(留存时间),对相同或相近规格的仪器进行严格筛选,以便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记忆。(2)装配仪器。仪器的装配只做到理论上的正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和观察。(3)调整仪器。仪器装配完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直流伏特表、直流安培表指针的调零位,滑动变阻器(分压)调到阻值最大。教师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实验万无一失。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仅确保了实验效果,而且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此外,学生课前要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所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便做到实验时有目标、有重点。二是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必须根据实验要求和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教师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原理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地观察、记录。在分组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努力探索、团结协作的品质。由于仪器的设计、使用等方面原因,实验中难免出现失误,此时不能批评、责怪学生,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予学生重新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三是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录下来,严禁弄虚作假、主观臆测,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二、实施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方法的完善

(一)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实验归纳法。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方法。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等。二是实验验证法。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假设和预见,再通过实验证实的方法,如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三是理想实验法。根据科学抽象的理想纯化作用,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用以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和难以实现的实验来进行研究。如原子模型,质点,磁感线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等过程,有效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科学方法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等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天平、温度计、测电笔等;掌握基本的物理测量方法,如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熟悉基本的实验方法,如比较法、模拟法等;训练学生运用观察、测量、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对某一现象的分析,可遵循“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找出规律—上升为理论(推论、预测)—指导实践”的思路,使科学方法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实施“言行导向”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言行导向”教育即指在发挥学生作用的同时,教师给予言语和行为上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包括科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

(一)规范实验操作语言,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教师应严格使用新版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如弹簧的劲度数,磁感线,严格区分易混淆的物理如质量、重量、重力,电势、电压,音调、响度;训练学生严密表述相关物理之间的关系,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它对桌面的压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不能表述为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受到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能为垂直向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习惯等认知行为,分析、对比、综合归纳,加深对定义、概念、定律的理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智慧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

(二)规范实验操作行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物理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应注重操作能力的提高。一是教师边示范边解释,潇洒规范的动作能烙进学生的脑海,如测水的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是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如电路连接、调天平横梁的平衡、读游标卡尺的示值等技能,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教师要做到“三及时”:及时发现违章操作并予以纠正,及时提醒注意事项并予以引导,及时洞察易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强调。如电路连接,一定要将导线接在仪器的接线柱上,不可把导线连在变阻器的滑杆上或电键的闸刀上,也不可把若干根线的一端脱离仪器的接线柱而连在一起。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正确运用。

(三)创设情境,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通过设疑—探索—释疑,将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二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适当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用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执著追求感染学生,用科学家献身事业的高尚品德感化学生,用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治学态度,充分开发潜能。通过录像、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物理现象,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总之,科学素质是学习和从事未来工作的一种必备能力,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赖于教师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有计划全方位地予以提高。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物理实验 素质 中学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