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咪哒唑仑诱导血流动力学的比较。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病例,诱导时分别选用的不同镇静药物诱导,通过对两组病例诱导用药不同,观察插管反应时及插管后血流动力变化情况。 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血流动力相对稳定血压波动小,心率变化不大,呛咳反应少。咪唑安定组血流动力稳定相对较差,血压波动大,心率变化大,呛咳反应较多。结论 右美托咪啶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是麻醉诱导时较好的用药方法。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唑安定;诱导;血流动力学;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需全麻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9岁。体重45~75kg.ASAⅠ~Ⅱ级,随意分为A和B两组,各组均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A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诱导,B组采用咪唑安定诱导。其余诱导药物相同。

1.2 方法 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进入手术室后,术中用监护仪进行常规监测,建立静脉通道,A组的诱导方法是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 0.40ug./kg/h,10min后,静注舒芬太尼 1ug/kg,丙泊酚1 mg/kg,罗库溴铵 6 mg/kg,B组诱导方法是静注咪唑安定 0.05 mg/kg,,舒芬太尼1 ug/kg,丙泊酚 1mg/kg,罗库溴铵 6 mg/kg,诱导完毕肌松起效后由同一位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固定好气管导管,调整好机控参数,进行麻醉机控制呼吸,并开启七氟烷挥发罐至1%维持,静脉输液连接三通管并增加瑞芬太尼1mg维持镇痛,(瑞芬太尼1mg稀释成50ml以 mg/kg/h速度泵注)。术中保持血容量稳定 ,术毕停止七氟烷吸入维持及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维持,拮抗肌松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ug维持镇痛,待患者呼吸稳定,意识清醒后拔管。

1.3 麻醉药品 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 咪哒唑仑注射液

1.4 临床观察项目 诱导完毕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在30s内一次性完成插管,分别记录A、B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喉镜置入暴露声门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1min T2、气管插管后5min T3、气管插管后10min T4、气管插管后15min T5、气管插管后30min T6这六个时期的SP、DP、HR的数据,根据数据记录做A、B两组患者血流动力的观察镇静药的不同,血流动力的稳定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MATTA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卡方检测数据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操作过程中A、B组舒张压变化率,收缩压变化率及心率变化率见表格,发现A组血压波动较小,平均在9mmhg,心率变化平均在15次/min。B组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变化率在20mmhg,舒张压变化率在19mmhg,心率变化在25次/min。说明A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未发生呛咳反应,B组3例呛咳反应, 两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及ST-T段改变,未见血管意外的发生。

见表1。

3 讨论

气管插管应急反应是全麻诱导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气管插管会引起体内儿茶酚胺浓度迅速升高,血压、心率骤升,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危险性更大,该反应是在气管插管时通过BP升高,HR增快[5]。

咪哒唑仑对呼吸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麻醉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哒唑仑(0.02~0.06mg/kg)时,镇静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且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可导致舌后坠,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为美托咪啶的右旋异构体,具有镇痛镇静、抗焦虑、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且无呼吸抑制和成瘾性[2~4],但Venn等[1]的研究表明,右美托的输注速率过快时,可诱发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同时反射性地引起HR减慢,随后出现不伴有心动过速的血压下降;麻醉诱导前输注右美托咪啶0.5ug/kg有助于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6]。本研究中咪哒唑仑和右美托咪啶的剂量均为临床上镇静时常用的剂量。本研究预试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啶1ug/kg或咪哒唑仑0.1mg/kg(负荷量分别为0.5ug/kg和0.05mg/kg,维持速率分别为0.5ug/kg/h和0.05mg/kg/h可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右美托咪啶的镇静镇痛效果还优于咪哒唑仑,且对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加稳定,应用得当是麻醉诱导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Venn RM,Bradshaw CJ,Spencer R,et al.Preliminary UK experience of dexmedetomidine,a novel agent for postoperative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naesthesia,1999,54(12):1136-1142.

[2]Szumita PM,Baroletti SA,Anger KE,et al.Sedation and analgesi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evaluating the role of dexmedetomidine[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7,64(1):37-44.

[3]Ebert TJ,Hall JE,Barney JA,et al.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dexmedetomidine in humans[J].Anesthesiology,2000,93(2):382-394.

[4]Lin TF,Yeh YC,Lin FS,et al.Effect of combining dexmedetomidine and morphine f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J].Br J Anaesth,2009,102(1):117-122.

[5]Kanaidel M,Fukusakil M,Tamural S,et al.Hemodynamic and catecholamine responses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a lightwand device(Trachlight)in elderly pati

[6]胡宪文,张野,孔令锁,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抑制气管插管诱发患者心血管反应效应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11);1304-1306.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咪唑 动力学 血流 诱导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