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3篇

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3篇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 502022年第2期宁都县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市场引领、群众参与、多重保障”的原则,按照“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3篇,供大家参考。

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3篇

篇一: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

2022 年 第 2 期宁都县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市场引领、群众参与、多重保障”的原则,按照“巩固、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立足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力,探索了一条“产业发展联万户、增收致富助农家”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宁都经验”。千家万户田里栽菜,栽出“宁都辣椒”新商标宁都县将设施蔬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富民效应不断显现。2021 年,全县设施蔬菜种植覆盖 24 个乡镇,有基地 191 个,种植面积达 5 万余亩,带动 1.8 万人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 2 万元以上。全县有职业菜农产业发展联万户

  增收致富助农家□ 黄小林——宁都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全面振兴

 51LAO QU JIAN SHE4000 多户,户均年收入 30 万元;已有 3 家企业的 5 个蔬菜基地,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宁都辣椒”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宁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一是探索实施“七统一分”种植模式。充分借鉴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经验,深刻总结大户种植经验教训,探索实施“七统一分”发展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实行分户经营”,特别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扶持与服务,为经营户解决了选址、建棚、配套、资金、品种、技术及销售等各方面难题,加快了蔬菜基地建设步伐。二是创新实施“城投投资、乡镇建设、村级管理、分户种植”模式。为减轻经营户前期投入及贷款压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蔬菜种植,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宁都县探索试行“城投投资、乡镇建设、村级管理、分户种植”模式,新建蔬菜基地由县城投集团公司和基地所在村合作建设,大棚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由县城投集团公司投资,基地建设由各乡镇负责,村委会则主要负责土地流转、承租经营户落实及基地运行管理等工作,大棚租金 2000元 / 亩 / 年,由县城投集团公司与村委会按 6:4 比例进行分配,蔬菜基地所在村实现年均收入超 20 万元,达到了设施蔬菜产业既富民又富村的双赢效果。三是探索“荒山坡地种菜”模式。宁都县充分利用紫色页岩土钾、磷等元素含量高,且土质疏松透气等特点,探索试行“大棚上山”,利用山坡地造“菜田”建蔬菜大棚。2021 年,宁都县开发山坡地近 5000 亩,其中田头镇璜山村新建26 个大棚,已实现每亩销售收入超 1 万元,预计明年开始每亩年收入可达 4 万元。为了降低种植户风险,宁都县还专门出台了《宁都县设施蔬菜——“宁都辣椒”价格指数政策性保险实施方案》,保险约定目标价格为 1.5元 / 斤,即当保险蔬菜“宁都辣椒”采摘期内平均地头收购价低于 1.5 元 / 斤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将按保额每亩 2000 元的价格跌幅比例对农户给予赔付;保险费农户只承担20%(80元 / 亩),小投入就可抵御大风险。2021 年,宁都县探索开展蔬菜设施大棚棚膜保险,针对因火灾、洪水、龙卷风、冰雹等造成的蔬菜设施大棚棚膜受损列入保险理赔范围,保险费由县财政补贴 70%,投保人(种植户)自缴 30%。全方位保障设施蔬菜生产,降低了种植户经营风险,蔬菜种植户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振兴

 522022 年 第 2 期千家万户山坡种果,种出“赣南脐橙”新效益宁都县紧跟赣州脐橙发展步伐,在政府引领下,有序开展“山上造橙”工程,形成“千家万户种果树、家家户户同致富”的喜人局面。2021年,宁都县新开发脐橙与恢复种植脐橙 8000 亩,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到 27.8 万亩,年产量达 13万吨,居全省、全市第一。种植规模超过 1 万亩的乡镇达到 10 个,种植户达 7128 户,其中脱贫户 2872 户 3.6 万亩,户均年增收 2 万元以上,带动务工就业 2.8 万人,其中脱贫户 5736 人。为了进一步助推产业发展壮大,巩固脱贫成果,宁都县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脐橙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脐橙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产业补助、技术指导、配套服务等相关政策措施,种苗全部由政府统一指定的网式脱毒容器苗木繁育基地提供,并享受政府 5 元 / 株的苗木补助;为脱贫户提供 5000 元/亩,非贫困户为3000元/亩免抵押担保贷款支持。注重小户经营,深化利益联结。以会同乡谢家坊村为例,全村共 490 户脐橙种植户,约占总户数的 72%,其中 100 亩以上果园 1 户、50—100 亩30 户、30—50 亩 58 户,30 亩以下 401 户。千家万户林下养鸡,养出“宁都黄鸡”新市场宁都三黄鸡是“江西三只鸡”之一,先后荣获 5 张国字号名片,宁都“三杯鸡”曾因肉嫩味美入选 2008 年北京奥运菜单。近年来,宁都县大力发展黄鸡产业,注册成立宁都黄鸡生产经营企业21 家(其中3 家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 家黄鸡专业合作社(其中部级专业合作社 1 家、省级专业合作社 3 家),全县 24 个乡镇联结规模养殖户 3000 多户,其中万羽以上规模养殖户1500 余户,从事养殖、运输、销售等人员超过 1.5万人。2021 年出笼 1 亿羽,产值约 30 亿元。宁都黄鸡原种场有种鸡存笼 12000 套;宁都黄鸡扩繁场 42 个,种鸡存笼 65 万套,黄鸡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宁都黄鸡采用“公司 + 基地 + 养殖户”“合作社 + 基地 + 养殖户”“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养殖户”的养殖模式,全县 70% 以上的农户均加入了合作社或与公司合作。如江西惠大实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采取“五统一分”模式,即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支持和收购订单”,农户“分户养殖”,农户“零成本、零风险”,把公司(合作社)与农户利益捆绑起来,带动脱贫致富。实行“保价制”使风险有效转嫁给了黄鸡龙头企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保证养殖户有 3-5 元 / 羽的纯收益。通过该模式,惠大公司联结带动 159 户脱贫户从事黄鸡养殖,实现营收1500 余万。目前,“宁都黄鸡”鲜活鸡销售到广东、福建及本省各地市场,设立直销档口 25 个,其中广东市场占销售比例 72.7%,福建 6.8%,本省及其它市场占 20.5%。此外,宁都县还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白莲、烟叶、乳业等产业,不断加强政策供给,注入技术支撑,延长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同时,注重把群众引导到产业发展链条上,通过群众参与生产不断学习,培育出了一大批“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群众的钱袋子鼓了,村集体收入增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作者简介:黄小林,宁都县洛口镇人大主席。■责任编辑:曹高明全面振兴

篇二: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

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前不久,我们到天台县后岸村、义乌市何斯路村和七一村、德清县沈家墩村、临安市白牛村进行专题调研。这 5 个村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处于全省中等水平,近些年来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长较快,村容整洁、村风文明。这都得益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特别是都有一位开拓意识强、善于经营管理、能带领群众创新创业的现代型富民好书记。从几位村书记带富创富实践看,有以下 5 个方面的共性特点。

 一、“第一个吃螃蟹”:带头致富才能更好带领致富。一个村发展面貌的改观,很多时候就是村书记“吃螃蟹”吃出来的。综观后岸等 5 个村,发展致富的一个很关键因素在村党组织书记。天台县后岸村党支部书记陈文云原来在外经商,属于“先富起来的人”。2007 年他回村任职后,敏锐地意识到乡村生态旅游前景看好,提出开办农家乐。针对村民顾虑,他表态“我个人垫资,经营得好利润归集体,亏了算个人”。如今,后岸村已经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村民说:“后岸的山水到处有,但后岸的陈文云只有一个。”何斯路村原本是义乌市远郊的小山村,在外搞物流生意的何允辉回到村里后,提出“要搞就搞人家没有的”,建成百亩薰衣草基地,被誉为“义乌的普罗旺斯”,并以此带动民宿经济,村集体从负债 20 多万元变为年收入超过 400 万元。该村还

 与台湾高雄市几个里(村)结成友好村,先后接待 60 多个里长参访团,考察后他们对何斯路村的发展赞叹不已。陈文云、何允辉都连任 3 届村委会主任,这一届实行了书记、主任“一肩挑”。与传统管理型村干部相比,这几个村的书记思路比较开阔,新点子多,有活力、有眼力、有魄力。“选好一个人带富一个村”。党员群众说,要选就选这样的书记。

 二、“点绿成金”:走家门口致富的发展路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态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金矿”。村书记的理念思路,影响着村级发展的出路。这 5 位书记都重视做活“农”字文章,发展乡村“美丽经济”。主要是打好“四张牌”:一是打好生态牌。“没有富,美只是空架子;没有美,富只能一阵子。”后岸村原先以采石为主业,污染环境,损害村民健康。陈文云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出关停石矿,转而向生态要效益,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卖石板”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目前,该村共有农家乐 68 家,与全国 36 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年接待游客 50 万人次。二是打好土地牌。德清县沈家墩村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探索“股票田”,发展集约经营。2015 年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房春华的带动下,又推动全村11 个自然村、350 余户农户向中心村集聚,并对旧房宅基地进行复垦开发。目前,该村实现了全民入股、全域规划,单土地复垦开发就补偿近 3000 万元,除村集体所得外,户均可得 7 万元。三是打好物业牌。七一村所处的义乌市西郊区块,是中国小商品城的主要物流基地,人流物流密集。村党委书记何德兴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合股建设综合市场,搞租

 赁、做物流。2015 年村集体收入达到 486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 3.6 万元,是全省人均收入的 1.7 倍。四是打好电商牌。临安市白牛村盛产山核桃、竹笋和高山蔬菜,如何把山里的“宝贝”卖出去,一直是村里思考的问题。村党总支书记金土根把村民发动起来,把大学生吸引回来,积极发展农村“淘宝”,专门成立了村电商协会党支部。目前,村里已有 67 户大小电商,年销售额 3 亿元。村民们说,“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据阿里巴巴集团统计,到 2015 年底,浙江“淘宝村”已达 280 个。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观念、模式一变,农村致富的路子就打开了,绿水青山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们说,发展致富是等不来的,而是书记带着党员群众一步步干出来的。

 三、“发展集体经济不松劲”:群众富、集体富才是真的富。集体经济是村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加强村民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集体经济,村干部说话也不响。”5 个村的书记都把壮大集体经济紧紧抓在手上,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富了群众,火了集体”。后岸村把一个村当成“一个企业、一个宾馆、一个景区”来经营,实行宣传营销、客源分配、服务标准、内部管理“四统一”,对农家乐经营户按每名游客每天 7 元收取管理费,规范了经营秩序,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收入 100 余万元。七一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但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不满足于现状,提出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强做大。他说:“以前是办市场、租房子,现在应该是抓生态、搞服务。”2015 年以来,他们投入 4000 万元建设生态农业观

 光产业园,预计今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 600 万元。调研中许多同志谈道,先进村应该是集体经济先进的村,好书记应该是集体经济抓得好的书记。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党组织这面旗才能红得更鲜艳,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才能更牢固。

 四、“遇事商量着办”:建设民主和谐的村庄共同体。“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家家户户的共同呵护。”调研中,几位村书记都谈道,没有好的机制,再富有的村也不能长久。村书记不仅要抓好致富,也要抓好村庄管理,做到民主治村、和谐兴村。沈家墩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村划分为 7个片区、26 排,由党员干部担任“片长”“排长”,每名党员都有“联心户”、每家农户都有“服务员”,每季度村书记都主持召开民主议事会。后岸村规定每月 21 日为村级财务集中签字日,每张发票必须有一半以上村“两委”成员联签,每季度召开财务报审会,村民代表审核通过后才能报销。从各地看,“四议两公开”、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行,较好地激发了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村书记们说,只有遇事有商量,群众才好商量,老百姓才会全心全意支持我们,真心实意跟着我们干。

 五、“搭上改革发展顺风车”:在落实中心工作中发展壮大自己。村的发展看起来是个体的成功,实则是整个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调研访谈中,我们感觉到这 5 位村书记对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非常关注,谈起“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头头是道,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思路、有招数。他们谈道,上面的政策项目、重点工程是村里发展的大机遇,必须主动

 去跑,尽最大努力争取。沈家墩村以实施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对工业区边缘的村办公楼进行置换,以建设用地入股企业的办法,为村里提供了一笔长期稳定的收入。何斯路村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和古村落保护工作,全体村民投资兴建休闲度假庄园,最近还提出以生态旅游开发中心为主体的村庄集体上市设想。后岸村书记陈文云积极向上级争取承办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现场会、全省农家乐休闲发展现场会、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把村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心中有大局,手中有算盘”,这是新型富民好书记的一个共同点。在他们的带领下,这些村既很好地落实了中心工作,又实现了村自身的升级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省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2.8 万个村“红富美”,关键是要有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和村级带头人队伍。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着眼村级换届,抓紧培育和锻造一支过得硬、能带富、善治理的现代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多渠道超前选储带富“领头雁”。我省村级换届临近,县乡党委须提前摸排分析,搞好预演,对“留哪些人、换哪些人、人选从哪里来”做到心中有数。突出能带富、善经营、会治理要求,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重点从村里的种养大户和经营户、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乡贤能人、优秀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和退伍军人中选拔,力争每个村都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带富“领头雁”。

 加强村级带头人思想教育和事业引导。调研中大家谈道,

 当村干部有不同心态:有的看到别村好,想改变自己村面貌;有的致富不忘本,想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有个别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为此,应有针对性地抓好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行创业承诺履诺评诺制度,举办“村官讲给村官听”活动。特别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村书记问一问服务责任尽到了没有、发展思路理清了没有、带领致富做到了没有,比一比精神状态、履职担当、发展成效,进一步激发服务和创业热情。

 提升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能力。现在村一级工作涉及的领域大大扩展,对村书记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举办村书记培训班,加强基层党建、城乡规划、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培训。更加注重实践学习,开展先进村与落后村的结对帮扶,有计划地组织落后村书记到先进村点上培训、“现场跟学”,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操作能力,加快落后村发展步伐。

 拓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成长空间。基层提出,要落实好从优秀村干部等三类人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策,研究具体办法措施,保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有一定比例。在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中,适当增加定向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名额。“两代表一委员”基层人选推荐,应多考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宣传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村庄发展方式。要总结提炼各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的典型方式和实践案例,省第二批“千名好支书”评选活动,应向带富创富好书

 记倾斜,并集中开展宣传,叫响浙江富民好书记品牌。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党课讲稿

 各位党员同志们:

 昨天,党委书记 X 同志就党的建设、党的理论有关知识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今天,按照党委安排,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课,作为政府镇长,重在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那么,我的这堂课也就针对于目前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去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突出“农业、农村、农民”重点,以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为努力方向,以群众满不满意为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也都是围绕这些展开的。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农村各类建设行为的规范,对镇驻地管理的规范提升,对农村无序养殖的规范整治,对小散乱污企业的规范整治,对大气污染的防治等等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环境的治理,以及推行以“转变人们陈旧思想观念,破除封建迷信”为目的的移风易俗工作。其实,所谓改善人居环境,说白了就是改变目前城乡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就是让我们的城乡面貌更加靓丽、乡村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管理更加有序。这是一项全民工程,是一项需要引领、需要示范的工作,更是需要久久为功、长期坚持的工作。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四个字:势在必行 (一)整治城乡环境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

 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我们现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现象,实际上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战略决策的实际行动,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 X,为全镇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支撑。全镇上下一定要从讲政治、谋发展的角度,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发展新基石、建设新家园的战略举措。

 (二)整治城乡环境是发展所需。纵观当前的发展大势,区域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竞争转向包括生态环境、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在内的综合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我们 X 镇远离县城,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大镇,但是大而不强,也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我们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想凡是智者,都是善于借势、顺势而为者。X 的最大优势就是发达的边际经济,就是丰富的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不懈地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全面提升 X 镇的整体发展层次。

 (三)整治城乡环境是民心所向。环境是一个地方的“脸面”和“门面”,能展现出一个地方的“第一印象”和精神风貌,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全镇各村、镇直各单位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我镇通过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城乡基础条件和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道路两侧、河道、沟渠、市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垃圾仍然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党员有呼吁,干部有反映,群众有意见,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无所行动。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就是从周围环境一点一滴的变化来打分。城乡环境搞不好,不仅是工作问题,还是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大问题。因此,顺应群众新期待,首先要把环境卫生搞好。

 其次,要搞清楚整治的重点 具体工作中,要在抓好全镇面上整治的同时,紧紧围绕村级长效保洁、驻地精细管理目标去开展工作,突出治理重点,“清脏”、“治乱”、“打违”综合施治,快行动、抓提高、上水平。

 一是解决驻地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问题。包括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问题,要下决心解决,切实加强力量、突击整治、全面清理,消除安全隐患。坚决禁止摆摊设点。街道实行全线净化,一律不准店外经营,所有占道摊点、马路市场要坚决入市、入店,通过严治严管,还路于民、还路于行。去年年底,我们就已经划片包干到镇直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并实行个体经营户门前“五包”制度,应该说前期治理效果明显,店外经营被有效遏制;私搭乱建、违

 法建设挤占了城镇的道路、绿地等公共空间...

篇三: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

猎猎话碾盘延川县土岗乡 碾畔村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纪实 延川县, 地处革命老区延安市东北部; 土岗乡 碾盘村位于延川县城以南 45 公里处乾坤湾景区所在地, 因当年毛主席东渡黄河抗击日寇回师陕北而得名。

 岁月沧桑, 光阴如梭; 不觉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匆匆而过, 现如今这个当年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区小村的群众生活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走进碾畔村, 一路枣林葱郁、 枣儿飘香直至黄河沿岸, 宽阔整洁的油柏路通村入户, 陕北特色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 乾坤湾旅游景观如诗如画, 农家乐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谈起近几年的变化, 村民们如数家珍, 一连说出了很多该村的变化。

 该村辖 2 个村民小组, 201户 676 人, 党员 24 名。

 全村土地面积 10042 亩, 其中枣树栽植面积4500 亩。

 近年来, 村党支部按照“红枣富民、 旅游兴村” 的战略总规划为指导,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信息为支撑, 以产业发展规模化、 标准化、 特色化为主线, 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发展机制,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为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红枣富民 碾畔村地处黄河沿岸, 是红枣栽植优生区, 为了切实做大做强红枣产业,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村支部提出了“支部联户抓枣, 家家户

 户有枣, 村民人人懂枣, 农民致富靠枣” 的号召, 大力推进红枣“由粗放型管理向优质化方向转变” 战略, 扩大了枣树栽植面积, 枣树栽植面积由原来的 1200 亩发展到 4500 亩, 为解决红枣在雨季裂果问题,村支部带领导村民新建红枣烤房 101 个, 凉枣棚 68 个。

 2010 年, 全村红枣年产量达 92 吨, 仅红枣一项农民人均收入高达 2200 元。

 近年来, 碾畔村红枣产业的重心由原来的扩大基地规模转变为品种改良和精细化管理上来。

 为了切实做大做强大团枣品牌, 不断提升红枣品质, 碾畔村成立了枣农协会, 村支部推出了“学、 推、 改” 的管理模式。

 学, 即学技术, 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和邀请技术员实地技术培训及外出培训等方式, 对全村枣农进行轮番培训, 切实做到了村有技术指导员、 户有技术明白人。

 推, 即全面推广“改土施肥、 整形修剪、 挖坑蓄水、 保花保果、 病虫防治” 五大枣园管理技术, 村支部和枣农协会成员联手推广实用技术, 使该村的枣树管理实现了两大飞跃:

 即由不管到勤管,由勤管到精管。

 如今全村现有精品枣树管理面积近 3000 亩, 并向科学规范、 优质高产方向迈进。

 改, 即改良品种。

 该村红枣品种有 6 个,杂而乱, 一直没有形成主打品牌, 近年来, 村支部根据市场的需求,深入引进和改良红枣品种, 目前, 以团圆枣、 条枣为主的干鲜兼用品种成为了碾畔村红枣的优势知名品种,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工作措施 1、 强化科技培训。

 碾畔村党支部注重红枣技术人员培训, 定期举办培训班, 着力推广运用实用技术, 对本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进

 行培训, 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提升红枣产品的档次。

 2、 积极开拓市场。

 村支部利用农村信息网络设备, 采集外面市场供求信息, 使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 通过网络和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本村的红枣产品, 拓宽销售渠道。

 3、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完善枣农合作社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培养一批有能力的青壮年从事经纪人活动, 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对产品进行促销; 并主动争取县内外红枣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 形成固定有效的市场主体。

 4、 加强组织领导。

 由村“两委” 会负责, 实行四个统一:

 即统一经营模式, 统一生产品种, 统一管理技术, 统一联系销售。

 二、 旅游兴村 碾畔村为延川县乾坤湾景区所在地, 也是乡 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 近年来, 碾畔村支部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利用该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着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本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积极响应县、 乡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号召,紧抓机遇, 统一规划, 采取新建与改建相结合、 村支部牵头与农民自发兴建相结合的方式兴办农家乐, 深入规范接待服务行为,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 建立了一批集观光赏景、 休闲娱乐、 特色餐饮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

 其中, 投资 2000 余万元修建的 “程家大院” 已被延安市验收通过被评为“四星级” 农家乐, 投资 200 万元修建具有陕北特色的“黄河鱼” 等农家乐 5 户; 裁止目前, 全村农家

 乐一次性可接待 300 人食宿, 年收入达 100 余万元, 同时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50 余人,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促进了乾坤湾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 碾畔村在县、 乡 的大力支持下, 新修交通道路 1 条, 环山路 2 条, 完成了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 摆脱了千年来煤油灯时代,解决了农民出路难、 吃水难、 用电难的问题。

 新建占地约 1000 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一个, 标准党员活动室 1 座, 村两委班子办公室 2间, 公共垃圾台 2 个, 为村民打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真正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

 村支部带领村民配合县乡 新修乾坤湾旅游区、 国家蛇曲地质公园博物馆、 乾坤湾度假、 碾畔原生态民俗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和剪纸、 布堆画等民间艺术展馆, 旅游业带动农家乐的发展, 已成为该村发家致富的主要收入之一。

 在乡 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今后, 村支部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坚持以“红枣富民、 旅游兴村”

 的战略规划,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更加高效飞速带动该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使村里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人均收入达 5600 元, 顺利升级晋档二类村, 今年力争升至一类村。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陕北老区人民半个多世纪前就打心眼里认知了的事实!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也是处于老区东部黄河岸边的这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山区小村每一个人对建国以来、 特别是上个世纪末期的改革开放以来, 因为党的光辉雨露泽润,

 从而使得这片由贫瘠走向温饱, 再从温饱走向小富裕, 而且他们坚信:会在不久的将来, 继续在迎风招展、 猎猎作响的党旗下, 碾盘村一定会从富裕迈向小康的热土的最忠实的见证后发自他们内心的呐喊!

 二 O 一一年九月十日

推荐访问:带动村民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 村民 致富 带动